被赶鸭子上架,强行推上了“大唐首席救灾总指挥”这个宝座,李承乾回到东宫之后,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生人勿近的颓废气息。
他把自己关在丽正殿里,谁也不见。
称心端来的饭菜,原封不动地撤了下去。苏妃在门外柔声劝慰,他充耳不闻。
他不是在耍脾气,他是在思考一个无比严肃的问题:
如何才能把这件事,办得惊天动地、人神共愤的……砸?
直接撂挑子不干?不行。父皇给了“总领一切”的权限,他不干,底下的人也会打着他的旗号干。到时候功劳是他的,黑锅还是他的。
胡乱指挥?比如让军队去东边救灾,却把他们派到西边去?更不行。这不叫懒,这叫谋反,是真的会掉脑袋的。
他趴在书案上,面前摊着一张巨大的大唐舆图。朔方、云中那几块代表着“重灾区”的红色标记,像几块滴着血的伤疤,刺得他眼睛疼。
烦!太烦了!
救灾的本质是什么?
缺粮。
怎么解决?
给粮。
粮从哪来?
江南,关中。
怎么运过去?
靠人,靠车,靠牲口,沿着驿道一点点挪。
李承乾用手指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从江南到朔方,那条漫长而曲折的线路,让他看着都觉得累。
这一路上,得消耗多少人力物力?得被老鼠啃掉多少?得被沿途的贪官污吏扒掉几层皮?等粮食辛辛苦苦运到灾民手里,估计十成里能剩下三四成就不错了。黄花菜都凉了。
这效率,简直低得令人发指。
换成后世,一个电话,铁路公路网一动,几天之内就能把物资精准投放到位。可现在……
等一下!
李承干的脑子里,忽然闪过一道危险的电光。
他发现自己又陷入了一个误区。他总是不自觉地想用“后世的经验”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可他的目标,不是解决问题,是制造问题啊!
对啊!我为什么要想着怎么提高效率?我应该反其道而行之!
怎么能让这件事看起来最不靠谱,最离经叛道,最显得我这个太子冷血无情、愚不可及呢?
一个大胆而疯狂的计划,在他心中慢慢成形。
他“唰”地一下站起来,把称心吓了一跳。
“殿下?”
“传令下去,”李承乾眼中闪烁着一种豁出去的光芒,“召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戴胄……还有那个张玄!让他们立刻来丽正殿议事!立刻!马上!”
……
半个时辰后,丽正殿内,气氛庄严肃穆。
大唐最顶尖的一批文臣,悉数到场。他们看着坐在主位上,面色凝重,眼神深邃的太子殿下,心中都充满了期待。
他们知道,太子殿下把自己关了半天,一定是在“格物致知”,是在思考那个足以解决一切的“道”。
现在,答案即将揭晓。
李承乾清了清嗓子,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狂妄而无知。
他指着地图,开口了。
“诸位爱卿,孤看了一下午地图,发现了一个问题。”
房玄龄等人立刻躬身:“请殿下示下。”
“这粮,运得太慢了!”李承被一拍桌子,“从江南运到朔方,猴年马月了?等粮食运到,人早死光了!孤以为,此法,愚不可及!”
众人纷纷点头。太子殿下果然一针见血。
“那依殿下之见……”杜如晦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承乾嘴角勾起一抹自以为“残忍冷酷”的笑容。
“既然运粮太慢,那我们,不运粮,不就好了?”
“不运粮?”
所有人都愣住了。不运粮,怎么救灾?
李承乾看着他们错愕的表情,心中一阵狂喜。对,就是这个效果!继续!
“粮食长着腿跑得慢,可人长着腿跑得快啊!”他用一种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道,“朔方、云中没饭吃,可旁边的并州、代州,总有点存粮吧?再远点的关中,不是还没大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