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
李世民的声音穿透大殿,每个字都带着杀伐决断的铁锈气。
整个丽正殿,死寂无声。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位大唐的文臣之首,此刻连呼吸都仿佛停滞了。
军神李靖,那双看惯了尸山血海的眼睛里,也透着一股从未有过的沉重。
所有人的视线,都化作无形的刀锋,齐齐刺向龙床之上。
刺向那个刚从美梦中被拽出来,脸上还挂着浓浓起床气的太子殿下。
国之大敌,十万铁骑,兵临城下。
这是天要塌下来的大事。
他们焦灼地等待着,等待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意,一番鼓舞士气的豪言,一个能挽大厦于将倾的妙计。
然而,李承乾的第一反应,是把被子往上拉了拉,盖住了自己的半张脸。
他的声音含糊不清,充满了被人吵醒的巨大怨气。
“打仗?”
“大半夜的不睡觉,就为了这点破事?”
一瞬间,殿内的空气变得粘稠,沉重得几乎能挤出水来。
李世民的眼角在疯狂地跳动,攥紧的拳头上青筋贲张。他盯着儿子的眼神,像是要立刻把他拖下去就地正法。
逆子!
国难当头,他竟然只关心自己的觉睡得好不好!
李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铁疙瘩。他戎马一生,见过的王侯将相不计其数,却从未见过如此……荒唐的储君。
“殿下!”
李靖的声音低沉,带着军人独有的压迫感。
“此非儿戏!云州失守,河北震动,若不立刻拿出对策,突厥兵锋不日便可饮马渭水,长安危矣!”
“危什么危。”
李承乾从被子里伸出一只手,极其不耐烦地摆了摆。
“急什么?天又没塌下来。”
他终于慢吞吞地坐了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打了个惊天动地的大哈欠,全然无视他父皇那张即将火山喷发的黑脸。
“父皇,儿臣问您,咱们为什么要跟突厥人打仗?”
这个问题,像一记重锤,将在场所有人都问得脑子一懵。
为什么打仗?
李世民几乎是咬着后槽牙,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他都打到家门口了,你问朕为什么打仗?”
“是啊。”
李承乾理直气壮地反问。
“儿臣的意思是,打赢了,有什么好处?”
好处?
李靖几乎是本能地回答:“扬我国威,保境安民,收复失地!”
“说得真好听。”
李承乾撇了撇嘴,满脸都是不屑。
“我再问你,突厥那地方,鸟不拉屎,地里能种出粮食吗?”
“人穷得叮当响,除了牛羊马匹,还有什么值钱的玩意儿吗?”
“咱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死伤无数将士,好不容易把他们打趴下了,结果呢,抢回来一堆光吃饭不下蛋的穷亲戚,还得管他们吃喝拉撒。”
“图什么?”
他盯着李靖,一字一顿地吐出八个字。
“劳民伤财,血本无归!”
“纯属一笔亏本买卖!”
大殿之内,再度陷入死寂。
一种比刚才更加可怕的死寂。
所有人都被李承乾这番惊世骇俗的“战争亏本论”给震得头皮发麻,脑子里一片空白。
自古以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开疆拓土的功业,是名垂青史的勋章。
何曾有人,用“划不划算”这种市井商人的视角,来剖析一场关乎国运存亡的大战?
太庸俗了!
太……
太他娘的有道理了!
房玄龄的瞳孔骤然收缩,随即,一道精光猛地亮起!他感觉自己的脑海里像是有什么东西被狠狠砸开,一个全新的世界豁然洞开!
他明白了!
太子殿下不是怯战,更不是荒唐!
他是在用最本质、最核心的“利弊”二字,来解构这场战争!
这是一种何等恐怖的战略思想!
战争,从来不只是军阵的厮杀,更是国力的消耗!若一场胜利带来的负担远超收益,那这场胜利,本身就是最大的失败!
“殿下圣明!”
房玄龄激动得声音都在发颤,他对着李世民深深一躬到底。
“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此言,实乃金玉良言,一语道破了战争的本质啊!”
杜如晦也瞬间醒悟,眼中爆发出骇人的光芒!
“不错!我大唐如今的国策,核心便是休养生息!河北大灾未平,国库空虚,若再起一场倾国之战,即便胜了,也是惨胜!国力必然大损,百年都难以恢复元气!”
“太子殿下这是在提醒我们,万不可被一时的愤怒冲昏头脑,要从国之根本出发,谋万全之策!”
两人一唱一和,瞬间将李承乾纯粹是懒得打仗的牢骚,解读成了深思熟虑、高瞻远瞩的治国大道。
李靖怔在原地,脑海中反复回荡着“亏本买卖”那四个字。
作为军神,他想的是如何排兵布阵,如何以少胜多,如何决胜千里。
可他从未想过,打赢了之后,那片贫瘠的草原,那数以十万计的降众,对大唐究竟是福,还是祸。
这一刻,他看向李承乾的眼神,已经从审视,变成了深深的忌惮。
以及一丝……钦佩。
这位太子,想的不是一场战役的胜负,而是整个天下的棋局。
李世民心中的滔天怒火,在房、杜二人的解读下,也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无法言喻的震撼。
他发现,自己又一次,没跟上儿子的思路。
自己想的是“打”。
而儿子想的,是“如何不打,又能赢”。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李世民的声音不自觉地缓和了下来,甚至带上了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请教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