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从作为正使前往盖州与杨振私下议和归来之后不久,拜尹图就被投闲置散晾在一边了。
等到硕托等人被扣押的消息传回,他们与杨振私下议和的任务确定失败之后,他又被推出来承担了议和失败的责任。
不仅被免掉了正黄旗总管大臣、议政大臣、管户部事等的本兼各职,而且其爵位也从“镇国公”直接降为了“一等镇国将军”。
最后被推出来替代拜尹图担任正黄旗协理旗务大臣,也即正黄旗总管大臣的人物,是觉罗郎球,同样出身宗室,也基本上受到了正黄旗上下的认可,但是多尔衮的这个操作,却令拜尹图感到十分恼火。
当然了,令他感到恼火和不满的,不仅仅是被撸掉了黄台吉亲封的职务和爵位,最主要的是多尔衮明晃晃地拿他当议和失败的替罪羊,完全是在针对他。
想当初,多尔衮、硕托等人要与杨振私下谈判议和的事情,他本来是坚决反对的,但多尔衮硬是给他安了一个南下议和正使的头衔。
如果让他发挥南下议和正使的作用,那他也认了,可事实上当时的副使是多尔衮眼前的红人多罗诚郡王硕托。
在与杨振私下沟通议和的过程中,全程都是硕托在做主,他甚至连话都插不上几句。
结果到了议和失败,硕托被扣押,多尔衮终于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之后,竟然把全部责任一股脑儿推到了他这个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身上。
说到底,他只是奉旨跟着去了一趟,只是陪着硕托,作为见证,见了杨振几次面儿而已。
除非这件事一开始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圈套,否则的话他理解不了多尔衮对他的这种严厉处罚。
而这也意味着,多尔衮并不像他表面上说的那样,愿意和衷共济,绝不清算旧账。
对拜尹图来说,包括对类似于拜尹图这种的,在黄台吉生前备受重用的两黄旗王公大臣,心里最怕的就是多尔衮将来清算旧账。
毕竟,他们这些人,不仅在黄台吉生前就与多尔衮、阿济格兄弟多有嫌隙,而且在黄台吉猝死前后特别是多尔衮试图夺位的过程当中,直接站在了多尔衮兄弟的对立面。
虽然在多尔衮继位以来,“大清国”内忧外患的形势愈发严重,有鉴于此,其在排除异己和翻旧账方面,一直表现得比较克制,没有全面清算曾经与他为敌的人。
但是多尔衮是什么样的人,拜尹图他们都很清楚,其人才智超绝是真的,但是睚眦必报也是真的。
而且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古以来就是朝堂惯例,何况是从黄台吉到多尔衮这两个明争暗斗了多少年的人物之间的权力更替,不杀个人头滚滚、血雨腥风,他们都觉得不正常。
不只是多尔衮自己身边的亲信大臣、左膀右臂们,觉得这个情况不正常,认为不清算敌人,他们的权力基础不牢靠。
而且包括拜尹图这样的人,也觉得多尔衮的性子转变不正常,认为其不过是迫于内外的压力采取的缓兵之计,其早晚要暴露真面目,彻底清算崇德皇帝黄台吉生前的那些铁杆支持者。
既然存了这样的心思,拜尹图把多尔衮登基的许多行为,都看成了大清算的前兆。
比如,他被多尔衮做局,不仅被撸掉了正黄旗总管大臣等本兼各职,而且还被降爵,从黄台吉亲封的“奉恩镇国公”,连降好几等,变成了“一等镇国将军”。
再比如前不久,黄台吉生前倚重的镶黄旗总管大臣扬善,只因为阿济格在悔罪书里提到了罗硕在海州城已投降的“传闻”,就被多尔衮罢免了总管大臣的职务,而且一撸到底,差点直接下狱了。
而最令拜尹图他们这些人不安的是,扬善被罢免后,多尔衮不再征求两黄旗宗室王公贵戚们的意见,直接任命了何洛会出任镶黄旗总管大臣。
何洛会曾经先后当过正黄旗的蒙古固山额真、满洲固山额真,其人在任期间拼命投机钻营,为了表现他是黄台吉的死忠、孤臣,不仅与当时的掌管旗务的肃亲王豪格不和,而且也与两黄旗的许多王公大臣不和,动不动就打他们的小报告。
虽然其得到了精通帝王之术的黄台吉的重用,可是也得罪透了两黄旗的王公大臣们,加上其原本出身低微,所以在两黄旗内混得那叫一个人憎鬼厌。
无数两黄旗权贵,视他为告密者,背叛者,幸进小人,风言风语不断。
何洛会本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当黄台吉病重不能理事的时候,他确信自己留在两黄旗的阵营里绝对没有好果子吃,是以早早就在暗中给自己找好了后路。
等到黄台吉一死,他果断亮明态度,站队成功,一转而成为多尔衮身边的亲信大臣,如今做了镶黄旗的总管大臣。
八旗里面总管大臣的权力,其实可大可小,全看该旗旗主是谁,一旗之主若强势,那么总管大臣的权力就会处处受限,大打折扣。
但若是一旗之主弱势,那么总管大臣打着皇帝的旗号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现如今,镶黄旗的所谓一旗之主,即被多尔衮封为和硕康亲王的黄台吉第十一子博穆博果尔,是一个还在吃奶的娃娃。
特别是这个娃娃的身份现在十分尴尬,虽然其是皇太极最小的嫡子,其生母也曾是林丹汗的几大福晋之一,号称囊囊太后的那位,其出身不可谓不贵重,但其母在多尔衮继位后却被赏赐给阿济格。
这也决定了在他成年之前,——如果他能活到成年的话,特别是能够自己亲理旗务之前,佐理旗务的总管大臣,其在镶黄旗内的权力可就相当大了。
所以,扬善被罢免,与此同时,被视为告密者、背叛者的何洛会出任这一要职,就被拜尹图以及与拜尹图一样在多尔衮继位后内心不安或者心怀鬼胎的人,当成了另一个危险的征兆。
这样的人有很多,而且主要集中两黄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