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弥陀寺内的沉重气氛,并没有持续太久。
随着杨珅、张天宝将白塔堡东北、东南防线上的杀敌斩获情况讲出来之后,杨振的脸色转缓,在场诸将也都明显送了一口气。
先后猛攻白塔河防线的清虏中路军、左翼兵,共计在白塔河两岸的战场上遗留尸体五千三百八十一具,丢下坠马伤兵三千五百二十九人。
猛攻白塔堡东南方向的清虏右翼兵,共计在张天宝、全节他们的防线面前,遗留尸体一千六百四十三具,丢下坠马伤兵九百一十八人。
光是被遗留在白塔堡周边战场上的清虏尸体与伤兵,总计就达到了一万一千五百人左右。
算上祖克勇所部人马和杨国柱率领的宣府军各营,在一路追击的路上击杀和俘获的敌人,在张官河包围歼灭战发生之前,杨振一方各路人马所取得的歼敌战果,就已经超过了一万五千人。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发生在浑河与张官河夹角地带的包围歼灭战,仅此一战就全歼了被围在那个地区的所有敌人。
事后清点,那一战被歼灭的敌人,包括阿济格本人在内,共计六千七百一十九人。
而祖克勇所部兵马和杨国柱所部宣府军累计小两千人的伤亡,很大一部分就是在张官河之战中造成的。
不过,对比敌我的战损得失,张官河之战是相当成功的。
祖克勇所部人马与杨国柱所部人马联手,以总计一千多人的损失,给敌人造成总计六千七百多人的伤亡,其中还包括了阿济格这条大鱼,绝对是一场大捷了。
即便是拿着双方伤亡总数来对比,发生在五月十七日清晨至中午之间的浑南之战,包括白塔堡防御作战以及张官河追击作战,也仍然算得上是一场大捷。
杨振一方,包含杨国柱的宣府军,累计损失八千人左右。
而阿济格一方,除了冷僧机、敦拜率领的清虏右翼兵逃往抚顺之外,其他人马几乎被全歼。
杨振、杨国柱麾下各部斩获的清虏首级、俘获的伤兵与俘虏的敌人合计在一起,累计达到了两万一千七百七十九人。
根据向南褚他们投降的一些清虏蒙古牛录章京供述,这次阿济格突袭白塔铺也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人马数量多达将近三万,很可能达到了两万九千多人。
虽然其中有不少临时征发的旗丁,但是总的来说,这已经是阿济格能从抚顺与兴京大后方征调出来的最后一支精锐力量了。
杨振一方,以八千人的伤亡,换来了歼敌有生力量两万一的战果,不管怎么看,都能称得上是一场大捷了。
虽然杨振在复盘的时候心底有一点点后怕,特别是对右翼军火枪手、掷弹兵及炮兵的后续补充问题,也有一些担心,但对这一战的结果,他在总体上还是满意的。
此战过后,浑河右岸至少是安全了。
至于逃到抚顺、兴京方向去的冷僧机、敦拜等人,区区数千兵马,哪怕都是精锐,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对杨振的后方造成多大的威胁了。
因为杨振手下的另外两路人马,合计两三万人,早已在撒马吉堡实现了会师,正在向北进军,很快就将渡过太子河,挺进清河堡。
到那时候,冷僧机、敦拜那点人马用来守他们的后方防线都已经是捉襟见肘,更不用说还有什么余力来为盛京城解围了。
崇祯十六年五月十七日漫长的一天行将结束,驻扎在白塔堡一带的右翼军各部人马转入休整状态。
祖克勇、南褚等人回到浑河堡营地,计议分配各种战利品。
而金海南路水师团营的队伍,仍在忙着在浑河堡附近的浑河上搭建浮桥。
杨国柱原本有心尽快返回浑河左岸宣府军在沙岭墩一带的大营,但在申时左右,却接到了对岸送来的消息,宣府军留守人马已经跟随蓟辽督师洪承畴、锦义伯祖大寿统领的左路大军主力抵达盛京城郊外了。
这样一来,杨国柱也没了尽快赶回沙岭墩营地的必要,在杨振的建议和他自己麾下将领们的劝说之下,同意在白塔堡附近休整一夜,次日与杨振大军一起过河。
到了当天傍晚,杨振派过河去打听洪、祖大军消息的使者,领着洪、祖二人的信使回到了白塔堡。
原来,就在当天午后,从白塔堡返回沙岭墩大军营地的祖大弼、王廷臣,分别向祖大寿、洪承畴等人报告了杨振及其所领右路军已经取得胜利的消息。
于是,备受鼓舞的洪承畴及其麾下大军对于进兵盛京城下再次变得热切起来。
连带着祖大寿及其麾下的各路部将们,也对进军盛京城的前景,变得乐观起来。
在他们看来,杨振在白塔堡附近取得的新的胜利,基本上已经扫清了盛京城外围的最大威胁,毕竟连清虏大名鼎鼎的和硕英亲王阿济格都已授首了,盛京城内还能派出谁来领军相抗呢?
难道多尔衮会亲自出山吗?
就算多尔衮会亲自出山领军,也不可能在刚刚经受了一次惨重损失之后亲自带兵离开盛京城来打自己们的伏击。
与此相应的是,不论是洪承畴,还是祖大寿,都不想让自己麾下的人马表现得过去胆怯或者畏惧,特别是在杨振所领兵马已经进抵白塔堡、浑河堡一带,并与清虏大军交锋获胜的情况下。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或者说考虑,洪、祖二人很快便于午后发布命令,督率大军继续往东北进发。
他们驻足不前的沙岭墩一带,本就离“盛京城”的西南郊已经不太远了,总共也就三十多里地的路程。
于是当天下午,大军重新起行,祖大寿亲率辽西军伍各路兵马先行进抵盛京城西北角小北门附近。
而洪承畴则统领后路大军,以及留在沙岭墩东部看守营地的其他宣府军人马,随后跟进,大约两个时辰以后进抵盛京城西南郊外大西门附近。
盛京城郊外早已坚壁清野,人畜一空,就连西郊距城五里的实胜寺一带的喇嘛们,也都带着寺内的宝物早早躲进盛京城里去了。
大军抵达后,各按约定分兵驻扎。
祖大寿所部大军分驻盛京北郊小北门和大北门外三里,东西扎营,彼此呼应。
洪承畴麾下大军,则分驻在盛京西郊大西门与小西门外三里。
宣府军余部,则按以前约定,被指在了小南门外三里扎营。
之所以一律选择距城三里,是因为离城太近就是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