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6章 别脑补了!本宫真只想当个废物啊!(1/2)

圣旨一下,长安城又一次因为太子殿下而沸腾。

“监国”之事,被太子殿下以“恐悬二日,致生祸乱”的圣人之心婉拒,转而请命,为大唐立下“修典、兴学、改革科举”的万世之基。

这消息一传出去,不知道惊掉了多少人的下巴。

茶楼酒肆里,说书先生的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以前讲的是太子殿下如何用兵如神,如何断案如神,现在,全都换成了《太子论教化》,《圣心拒监国》。

一时间,李承乾的形象,在百姓心中,已经彻底脱离了凡俗的王侯将相,直逼那传说中的上古圣贤。

而此刻,这位“准圣人”正躺在东宫的摇椅上,悠闲地剔着牙,心里乐开了花。

弘文馆!

多么美妙的名字!

一听就是那种老头子扎堆,一年到头都闻不到半点新鲜事儿的养老圣地。

修书?天底下那么多书,等那帮老学究皓首穷经地把目录整理出来,自己孙子都能打酱油了。

办学?礼部出章程,工部盖房子,户部拨钱粮,国子监出老师。他这个总领,只需要在开学典礼上念两句稿子,然后挥手致意就行。

至于改革科举,那就更妙了。把皮球往国子监和吏部一踢,让他们为了一个“算学”该占多大比分吵上个十年八年,自己正好清闲。

完美!

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终极甩锅岗位!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左手鱼竿,右手冰镇酸梅汤,在弘文馆后花园的池塘边,一躺就是一整天的幸福生活。

“殿下!殿下!陛下旨意到了!”

一个小太监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打断了李承乾的美梦。

李世民的行动力,显然比他想象的要快得多。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却让李承乾的眼皮开始不受控制地跳动。

李世民任命了弘文馆的第一批学士。

领头的,是当世大儒,孔子的三十二世孙,国子祭酒,孔颖达。

其下,还有颜师古、虞世南、褚遂良……

李承乾看着名单上那一串串如雷贯耳的名字,头皮有点发麻。这帮人,可都是学术界的泰斗,个个都是人精。

他本以为李世民会随便找些老头子来凑数,没想到,直接把大唐学术界的“梦之队”给拉了过来。

更要命的是,除了这些泰斗,名单后面还有一长串的年轻博士、助教。这些人,许多都是听着太子“神谕”成长起来的狂热粉丝,看他的眼神比杜构还亮。

李承乾心里咯噔一下,感觉自己的养老计划,似乎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小小的偏差。

弘文馆的馆址,暂时设在了东宫旁边的一处别院,环境清幽,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倒是很符合李承乾的审美。

第一天“上任”,李承乾打着哈欠,慢悠悠地晃进了议事厅。

厅内,数十位大儒和青年才俊早已正襟危坐,鸦雀无声。当李承乾出现的那一刻,所有人的目光“唰”地一下,全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那眼神,混杂着审视、好奇,以及毫不掩饰的崇敬。

“咳咳,”李承乾清了清嗓子,走到主位上,大马金刀地坐下,“都别那么严肃嘛,咱们弘文馆,是搞学问的地方,要讲究一个……轻松活泼。”

他今天的计划很简单,发表一个模糊空洞的开场白,定一个大到没边的目标,然后宣布“大家可以开始自由讨论了”,自己就开溜去后院勘探地形,准备挖鱼塘。

“关于修典嘛,本宫的想法是……”李承乾伸了个懒腰,懒洋洋地说道,“就……把能找到的,都给它装进去。”

“经史子集,这不用说。诸子百家,不管好的坏的,也收进来。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地理,也都弄进来。哦,对了,还有农书,讲怎么种地的。还有医书,讲怎么治病的。甚至……各地的菜谱?也可以考虑嘛,毕竟民以食为天。”

他一边说,一边观察着众人的表情。

果然,许多老学究的眉头都皱了起来。在他们看来,修典乃是神圣庄严之事,岂能将“菜谱”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与圣人经典并列?

很好,有争议,有分歧,就意味着他们会吵,会辩论。吵上个一年半载,自己就清净了。

然而,他低估了这帮“粉丝”的脑补能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趣阁 . www.quqiao.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