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公豹被消灭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夜之间传遍了陈塘关。第二天清晨,百姓们自发带着工具来到祠堂,有的修补被妖气熏黑的梁柱,有的清扫散落的瓦片,连孩子们都提着小篮子,捡拾地上的碎玻璃,嘴里哼着宋亚轩新编的歌谣:“妖雾散,阳光照,陈塘关里乐淘淘……”
哪吒背着新火尖枪,本想偷偷溜出府,却被门口的景象拦住了脚步。十几个孩童举着自制的小旗子,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火尖枪和莲花,看到他就齐声喊:“哪吒哥哥好!”为首的正是那个送他野山楂的羊角辫小姑娘,她捧着一朵刚摘的桂花,踮起脚递过来:“娘说,这花配英雄。”
哪吒的脸“腾”地红了,手忙脚乱地接过桂花,差点把枪掉在地上。他含糊地“嗯”了一声,转身就跑,却在街角撞上了正搬木料的老汉。老汉非但没生气,反而笑着说:“三太子慢点跑!中午来家里吃饺子啊!”
这样的招呼一路都有——卖包子的大婶塞给他两个热包子,打铁的师傅喊他去看新打的枪头,连平时见了他就躲的绣娘,都隔着窗户喊:“下次给你的枪穗绣朵莲花好不好?”
哪吒攥着那朵桂花,突然觉得陈塘关的路格外长,长到足够让他把这些善意一点点装进口袋里。他走到练兵场时,看到敖丙正帮马嘉祺他们搭建新的靶子,冰蓝色的龙尾卷起木柴,动作流畅又好看。
“喂,龙蛋!”哪吒喊了一声,把桂花往敖丙手里一塞,“给你!”说完就别扭地转过身,假装看天边的云。敖丙捏着那朵带着晨露的桂花,银发垂落在脸颊旁,轻声说:“谢谢。”风吹过,把他的声音送进哪吒耳朵里,像羽毛轻轻挠了一下。
傍晚,陈塘关的广场上燃起了篝火。百姓们围着篝火跳舞,有人弹起了琵琶,有人唱起了歌谣,哪吒被推到最中间,硬着头皮耍了套火尖枪。枪尖的火焰在夜空中划出绚丽的弧,引得众人阵阵喝彩,连李靖都难得地鼓了鼓掌,殷夫人更是笑得眼角起了皱纹。
马嘉祺拉着敖丙加入跳舞的人群,宋亚轩的歌声混着桂花的香,飘得很远。哪吒站在火光旁,看着敖丙冰蓝色的龙尾在人群中偶尔闪过,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突然明白——原来被人接纳的感觉,不是不被讨厌,而是被惦记着:惦记着你的喜好,惦记着你的存在,惦记着和你一起分享这烟火人间。
夜深了,篝火渐渐转弱,变成温暖的余烬。哪吒躺在广场的草地上,嘴里叼着根草茎,看着敖丙坐在旁边,把那朵桂花夹进了随身携带的画册里。画册上,画着陈塘关的城墙、练兵场的靶子,还有一个红衣少年举着枪,身边跟着个银发的龙太子,背景是漫天的桂花雨。
“画的什么?”哪吒凑过去看,脸颊差点碰到敖丙的肩膀。
“没什么。”敖丙把画册合上,耳根却红了,“就是……今天的陈塘关。”
哪吒“哦”了一声,没再追问。他望着天上的星星,突然说:“以后,我们一起守护这里吧。”
敖丙转过头,眼里映着星星的光,轻轻“嗯”了一声。
风吹过广场,卷起最后一点火星,也卷起了满地的桂花瓣。远处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咚——咚——”,沉稳而悠长,像在为这个终于卸下防备的夜晚,敲打出最安心的节拍。
陈塘关的秋天,终于真正来了。带着桂花的甜,带着烟火的暖,带着两个少年并肩看星星的沉默,把所有的偏见与隔阂,都酿成了岁月里最温柔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