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93章 寒崖孤守,薪火相传(1/2)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三年过去了。

鹰嘴崖下,北狄蛮族被重创后,元气大伤,加之内部权力斗争,暂时无力南侵。大夏王朝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喘息之机。朝廷早已将鹰嘴崖的防务交给了后续赶来的正规军,数次征召凌云和剩余的凤羽营残兵回京休养、任职,但都被凌云婉言谢绝了。

她选择了留下。带着那三十六名姐妹,留在了这片浸透了鲜血与泪水的土地上。她们在鹰嘴崖山腰一处相对平坦的地方,用石块和茅草搭建了几间简陋的营房,开垦了一小片荒地,过上了半军半农的生活。

她们没有朝廷的编制,没有固定的粮饷,只有当初那笔抚恤金分发后剩余的一小部分,勉强维持生计。她们自己种菜、养鸡,甚至学着打猎。曾经的娇娥,如今都成了能上山打猎、下田耕作的“野人”。

林小婉的右手越来越灵活,她不仅学会了用单手做饭、洗衣,甚至还能用仅剩的右手,在粗糙的麻布上绣出栩栩如生的凤凰图案。她绣的凤凰,不再是江南绣品的精致婉约,而是带着一种浴火重生的野性与力量。

失去右腿的张岚,拄着一根自制的木杖,成了营地里的“军师”。她原本是军中的文书,读过不少书,心思缜密。她每天都会观察天象、记录气候变化,绘制鹰嘴崖周边的地形地貌图,仿佛随时准备迎接下一场战争。

还有眼睛被流矢划伤,视力大不如前的赵飞燕,她的听觉却变得异常敏锐,能分辨出数里外野兽的脚步声。她成了营地的警戒哨,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的耳朵。

凌云则像一根定海神针。她每天带着姐妹们操练,即使是那些伤残的士兵,也从未间断。她们的操练或许不再标准,速度也慢了许多,但那股精气神,却比任何时候都要饱满。她们用木头削成武器,一遍又一遍地演练着刺杀、格挡的动作。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伤疤在阳光下隐隐作痛,但她们的眼神,却越来越亮。

除了操练和劳作,她们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缅怀。

在鹰嘴崖的最高处,她们用石块垒起了一座巨大的衣冠冢。冢前没有墓碑,因为牺牲的姐妹太多,她们无法一一将名字刻下。她们只是在冢前立了一块粗糙的木牌,上面用烧黑的木炭,画着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

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凌云都会带着姐妹们来到衣冠冢前,献上一束采自山间的野花,或者一捧新收的粮食。她们会在这里静静地站上一个时辰,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地看着那只凤凰,仿佛在与逝去的战友对话。

“姐妹们,今天山下的王家庄送来了新酿的米酒,我们给你们带了一点。”林小婉会用她那只灵巧的右手,小心翼翼地洒下几滴米酒。

“今年的收成不错,土豆长得特别好,够我们吃到冬天了。你们放心,我们都好好的。”张岚会轻声汇报着营中的近况。

凌云则会将一把新采摘的、带着露水的野菊花放在冢前,然后缓缓跪下,磕三个头。她从不说话,但所有人都知道,她心中有多少话想对牺牲的战友倾诉。

日子就这样在平淡与坚韧中一天天过去。外界早已渐渐淡忘了鹰嘴崖,淡忘了凤羽营。京城的达官贵人忙着争权夺利,江南的文人墨客吟诗作赋,享受着和平的安逸。凤羽营,这个曾经响彻云霄的名字,似乎真的要成为史书上一个模糊的注脚了。

然而,凌云和她的姐妹们知道,她们不能忘,也不敢忘。她们守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守护这片土地,更是为了守护一份记忆,一份传承。她们要让凤羽营的精神,像鹰嘴崖上的青松一样,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生根、发芽。

这天,鹰嘴崖下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来人是个约莫十六七岁的少年,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背上背着一个更小的女孩,女孩似乎生了病,脸色苍白,呼吸微弱。少年踉踉跄跄地来到凤羽营的营房前,看到正在晾晒草药的凌云,“噗通”一声跪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趣阁 . www.quqiao.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