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
不仅仅是三位被李渊点名的重点“保护”对象,三国使团的其他成员,
包括文吏、随从、护卫、乃至仆从、婢女,也被一一从四方馆的各个角落被搜出。
无论他们如何惊慌失措地辩解、求饶或是愤怒地威胁都无济于事,全部被捆缚双手,串连在一起。
他们的行李、物品,也被一并查抄出来,在院子里堆成了一座小山。
一名闻讯赶来的鸿胪寺主事,看到这如同抄家般的景象,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李浩(县尉):
“李县尉!你……你们万年县简直无法无天!”
“如此对待番邦使臣,引发邦交争端,你们担得起吗?!”
宗武上前一步,挡在李浩身前,目光冰冷地直视那位主事:
“我县衙依法查案,缉拿嫌犯。”
“鸿胪寺若觉不妥,可具文上奏。”
“现在,请勿妨碍公务!”
说完,不再理会那脸色铁青的主事,指挥着手下将三国使节如同驱赶牲口一般,押出四方馆,塞进早已等候在外的、窗帘紧闭的马车中。
整个过程迅雷不及掩耳,从闯入到撤离,不过一刻多钟。
留在四方馆内的其他国家的使臣和鸿胪寺的官员们,皆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震惊、疑惑与隐隐的不安。
同一时间,长安城内各主要街道、番商聚集区,都有不良人在行动。
他们按照名单抓捕三国的“漏网之鱼”,以及倭国散落在长安各处的“留学僧”、匠人学徒。
所有的行动迅捷而高效,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收拢。
......
申时三刻,皇宫,甘露殿,檀香袅袅。
李世民身着一袭明黄色龙袍,正专注批阅着策务院送来的奏疏。
明日清北书院要举行开院礼,又恰逢朝廷休沐。
他盘算着酉时之前处理完政务,并赶在日落之前抵达秦府,与秦明商讨开院礼的具体流程。
自从今日晨曦“蓝田四句”在宫门前传开后,满朝文武都在议论明日这场庆典。
提前收到请柬和已然得到秦明承诺的官员难掩得意,未受到邀请的,则绞尽脑汁想混入观礼人群,一睹“蓝田四句”和陛下御笔的风采。
作为清北书院的“名誉山长”,李世民早已在暗中谋划:
他明日不仅要当着书院师生的面,慷慨陈词,网罗人才,更是在人前显圣——
带着那些平日里眼高于顶的文臣,好好参观一下“他的书院”,开开眼界!
正当李世民合上最后一份奏疏,准备更衣出宫之时。
内侍总管无舌脚步匆匆地走入大殿,悄然行至李世民身侧,压低声音道:
“陛下,万年县县令孔长宁、县尉李浩在殿外求见,说是来请罪的!”
李世民闻言,眉头微挑,重新坐回御座,语气淡然道:
“宣!”
片刻后,孔长宁和李浩疾步进殿,官袍下摆还沾着尘土,额间尽是细汗。
二人行至御前,齐齐跪倒,以头杵地。
县尉李浩率先开口,沉声道:
“臣万年县县尉李浩,奉太上皇密命,于半个时辰前,率领不良人闯入四方馆,”
“以莫须有的罪名,缉拿了百济、新罗、倭国使团共计七十三人!”
“臣有负圣恩,罪该万死,请陛下降罪!”
李世民闻言,身子微微一僵,凤眸眯起,望向御阶之下的李浩,语气平静道:
“你方才说.....奉了谁的命?”
李浩将头埋得更低,声音却清晰坚定:
“回陛下,太上皇对臣有知遇之恩,臣不敢违逆。”
殿内陷入一片死寂,只闻更漏滴答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