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走后没多久,奉天门以东的文渊阁变得热闹起来。这里在明太祖时期就是用来存放四书五经的库房,等到朱棣执政时期,开设了内阁制度,文渊阁也就是内阁学士上班工作开会之地。
在朱元璋当政之时,为避免丞相独揽大权,欺上瞒下,所以废除了宰相一职,改建了完善的中央运转机制。
可这么一来,所有的政务都将压在皇帝一个人身上,遇事也无人商量,就算是超人也有被压垮的一天。
于是乎,他又设立了殿阁,殿阁的组成人员就是大学士。但作为顾问,这时候的大学士只是高参,并无实权。
当时间来到朱棣当政之后,殿阁升级为了内阁,阁臣渐参与机务,协理朝政,慢慢变成了手握实权的内阁官僚。
其中就包括内阁首辅杨荣,内阁大学士杨士奇,内阁次辅黄淮,太子少保金幼孜,翰林学士胡俨。
另外两位,一个是胡广,一个月前已经病逝,享年46岁,另一个解缙,这孙子不提也罢,现在还能活着已经算是篡改历史的产物了。
五位内阁官员,加上身心俱疲的太子爷,还有满脸惆怅的皇上,就这么组成了最高内阁会议。
他们的说话,就连负责伺候的太监都不能听,屋内只有无名一人负责照应,其他人等都被轰了出去,就连站岗的哨兵都要离开最少10米开外。
朱棣也不藏着掖着,首先掏出了林川的那块玉石腰牌,摆上了台面,将今日会面的情况跟大家说明了一下。
林川主动提出了辞官归隐,目前皇上只答应了罢免,至于归隐,还要大家一起商榷后再做定夺。
除此之外,大家还要讨论出另一件事情来,那就是如何处置林川。
他所犯的罪行,绝不是简简单单辞去官员就能了事的。况且失去了官位,昔日那么多林川得罪的各方势力,又怎会放过报仇雪恨的机会?往后余生,林川都难以享受到,他梦寐以求的太平日子。
“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国柱爷已没有了官衔,后面如何处理,你们给个主意。”朱棣算是抛砖引玉了,可在座堪称大明最聪明的6位谋臣,却是低垂着头一言不发。
“怎么都哑巴了?平日里不让你们说,你们还上赶着谏言,现在给你们机会,又都惜字如金?”朱棣龙颜不悦道。
“回皇上话,这个主意,微臣给不了,也给不起。试想国柱爷,一路征战沙场,除外忧,破内患,救过驾,治民生。从古至今,哪有一位臣子能与之功劳相提并论。
我等谏言,说重了,日后史笔如铁,我等不变成了陷害忠良的乱臣贼子?但说轻了,我们又会被皇上觉得,是跟他串通一气的忤逆之辈……这主意,如何拿之?”杨士奇率先跪地发言,那叫一个委屈巴巴。
“是啊,你们都怕史笔如铁,都要保全自己的名节,那朕的名节谁来保全?非要朕去当那个裁撤处罚重臣的昏君?忘恩负义的庸主?”朱棣是越说越来气,和聪明人聊天有时候就是这么恼火,因为都他吗一个比一个鸡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