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李盛将手中长刀换成了长枪,与少林方丈许三宝再一次交上手的同一时间。
洛阳皇城,未央宫内,武烨坐在书房中,看着这两天没事干就往宫里跑,给他传递消息的苏怀良,不禁冲其询问道:
“敢问苏相,朕前两天和你所说,命人前往青州赈灾一事,可有合适的人选了?”
“回陛下,说来奇怪,百姓受难,最着急的莫过于青州牧潘允。
可想必您也知道,他曾三次上书朝廷请求拨款,却都石沉大海,朝廷这边并未给出任何答复。
后来他便私自做主,将朝廷拨款准备修建码头的银钱给挪用了…”
“挪用银钱的奏章朕也看了,事急从权,人命关天。
他身为青州父母官,所做所为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还当苏怀良是想要自己就潘允挪用银钱一事问潘允的罪,武烨觉得对方所做所为都是为了治下百姓,并无任何不妥之处,下意识便在口中为其辩解了一番。
苏怀良听后,急忙道:
“陛下误会了,臣并没有要就潘允挪动银钱一事要告状的意思。
反而觉得,他当时这个决定十分正确。
可问题恰恰也出现在这儿。
修建码头一共才多少银钱,最多也就是能解燃眉之急罢了。
但这都过去了那么久,此前还频频递上奏章的潘允突然就没动静了。
难道还能是将百姓受灾一事,彻底解决了不成?
带着这种疑惑,微臣还专门命人前往青州调查了一番,可陛下你猜怎么着?”
“苏相你就别卖官司了,还是赶紧说吧!”
由于此前都将一颗心扑到该如何利用手中银钱来妥善安置青州受灾百姓。
又有少林一事始终都在牵扯着武烨的思绪。
眼下听苏怀良这么一说,武烨这才反应过来。
对啊,这都过去了这么久,单凭修建码头那点银钱来救助受灾百姓肯定是不够的。
那潘允怎么就没动静了呢?
所以在这一刻,武烨也是成功被苏怀良勾起了好奇心,急忙在口中询问着。
苏怀良听后,这才不紧不慢的开口道:
“青州受灾百姓,此番足有几十万之多,哪怕是朝廷出资,帮他们修复房屋,进行救助,也需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
这种情况下,就算青州牧潘允公开募捐,那些富商和士绅能够捐出来的财物,也是杯水车薪而已。
更不要说,他们压根就不会捐多少钱了。
可偏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青州有一教派,叫做红日教,不光每日接济受灾百姓,甚至还会帮他们修筑房屋。
收获了青州大量百姓的称赞,教众也从一开始的几千人,短短几日,便发展到了上百万,其中不乏很多青壮男子。
就连青州官场的不少官员,也都对其赞不绝口,成为了红日教的教众一员。
加上陛下最近出兵剿灭少林,引得不少佛教弟子改信红日教。
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相信要不了多久,红日教就会成为继道教佛教后咱们夏国的第三大教派。
所以微臣敢问陛下,此事究竟该如何是好,是否要对他们进行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