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因其坐北朝南的方位而得名。这座山与周围的山峦相比,显得有些独特。
它既不高耸入云,也不陡峭险峻,而是呈现出一种平缓的态势。
然而,正是这种平缓,使得南山别具一格。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南山常年被云雾所笼罩,仿佛是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覆盖。
这层云雾时浓时淡,时而如薄纱般轻盈,时而又如浓雾般浓密,给南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不知是哪位有心人,在这座山上种下了无数的桃树。
每当春天来临时,这些桃树便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形成一片暖粉燕红的花海,桃花盛开的景象美不胜收,让人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因此。
南山又有了一个美丽的别名——“桃花林”。
在南山脚下的平原地带,坐落着一个名为苦海镇的地方。
这个集镇被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所穿过,河水清澈见底,甚至可以看到水中游动的鱼儿。
这条小河宛如一条碧绿的玉带,将苦海镇一分为二,给整个集镇带来了一丝灵动和生机。
苦海镇占地不大,但是房屋密集林立。
此地乃是上阳城到烟台城的必经之路 ,是走南闯北,贸易经商必须经过的地方,于是这由两座房子逐渐演化而来的小小集镇,倒是颇为热闹。
马车吱呀吱呀的摇晃着。
许夜这一行,足足走了三日,终于是远远望见了矗立的屋檐。
“年轻人,前面便是苦海镇了。”
最前面那辆破旧马车的老丈车夫,将头微微转过来,朝着后方喊道。
许夜闻言,赶忙抬起头,目光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
只见在前方大约两三百米的地方,一座座房屋如雨后春笋般矗立着。这些房屋紧密地挨在一起,仿佛彼此之间没有丝毫的空隙,看上去异常拥挤。
再看那官道上,往来的人群明显比之前多了起来。有的人行色匆匆,有的人则不紧不慢;有的人面带笑容,有的人则愁容满面。
这时,许夜的视线被一个挑着两担干柴的柴夫吸引住了。
那柴夫身材显得有些瘦弱,他肩上的担子似乎很沉重,每走一步都显得有些吃力。
尽管如此,他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前行着,嘴里还不时地发出“哟呵哟呵”的呼喊声,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地上。
后方,一支商队正缓缓驶来。
他们用马车拉着琳琅满目的货物,显然是走了很长的路,商队里的人们一个个面色疲惫,无精打采,看样子是急需到小镇上休息一下。
泥泞的道路上,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妇拉着板车朝小镇走去。
她的衣着单薄得仿佛无法抵御这寒冷的天气,行动有些僵硬,只是干枯的双手紧紧拉住板车不放,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仿佛随时都可能摔倒在地。
与老妇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板车上那一堆红彤彤的柿子。
这些柿子色泽诱人,每一个都大小相似,宛如精挑细选过一般,它们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
不仅如此,板车上还摆放着一张张被压圆了的柿饼,这些柿饼上面挂满了一层白霜,宛如冬日的初雪,给人一种清新、纯净的感觉。
马车上,陆芝将车帘掀开,目光落在板车上的柿饼时,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之色,轻声开口道:
“柿饼?”
许夜听到了陆芝的呢喃,他立刻停下马车,走到老妇人面前,将板车拦下。
老妇人缓缓地抬起头,她那原本就有些佝偻的身躯在寒风中显得更加瘦小。
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一双眼睛显得格外苍老和浑浊,仿佛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岁月。
当她的目光与许夜交汇时,那一瞬间,许夜似乎看到了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深深痕迹。老妇人用一种沙哑而略带颤抖的声音问道:
“年轻人,你是要买些柿子吗?”
许夜注意到老人身上的衣物十分单薄,显然无法抵御这寒冷的冬天,她的嘴唇已经被冻得发紫,微微颤抖着,使得她说话时的吐字都有些不清晰了。
许夜面带微笑地点头应道:
“老人家,您这柿子怎么卖?多少钱一斤呢?”
老妇人微微颤抖着嘴唇,似乎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艰难地开口说道:
“柿子…一文钱…一个。”
她的声音略微有些含糊不清,但许夜还是勉强听清了她的话。
许夜接着问道:“那柿饼呢?”
老妇人的身体抖动得更厉害了,她哆哆嗦嗦地抬起胳膊,然后慢慢地伸出两根已经弯曲得无法伸直的手指,用沙哑的声音说道:
“两…两文…”
许夜听到这个价格后,脸上露出了一丝诧异之色。
他原本以为这些柿子和柿饼的价格会比较高,毕竟现在连高粱米都远远不止这个价钱呢。
他不禁在心里暗暗感叹,这得卖多少个柿子才能换到一斤粮食啊!
老妇人注意到了许夜脸上的表情,心里不由得有些慌张起来,她以为许夜是觉得价格太贵了,于是连忙说道:
“这…这已经很便宜了,你…你要是买得多的话,我…我还可以再给你便宜一点…”
许夜嘴角含笑,轻轻地摆了摆手:
“老人家,倒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你这东西如此之好,却只卖这么点儿价钱,实在是太亏了。您这样卖,怎么能买得起粮吃?”
老人听了许夜的话,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她缓缓地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和哀伤:
“哎…老婆子我也没有想那么多,我只是想着把这些柿子卖掉,换些粮食,好养活我那可怜的孙儿。至于以后的事情,我不知道,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听闻此言。
许夜不禁在心中暗暗叹息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