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中的电报,李学文看着泥泞行军的队伍,无奈的说道:“我明白,李司令长官都拿校长压我了,无论如何也不能不回电了”
“可是二十四小时内,怎么都不可能赶到啊”萧平波无奈的提出了无法按时赶到的现实问题。
一边是将校长搬出来的军令,一边是现实的困难,小李长官也很头疼。
站在濛濛细雨中思索了一会,李学文咬着牙开口说道:“通讯处长”
“有”
“回电,职部李学文叩禀李司令长官:电令已悉,职部绝非有意延误,实因天雨路毁,重装备行进极端困难,全体官兵日夜兼程,已竭尽全力”
“职部主力按时到达绝无可能,不过可令先头部队一个满编加强步兵团轻装简从,强行军赶往淮河前线,可按约定时间到达淮河北岸,协助友军稳固战线。”
“职则亲率主力,督促重装备随后疾进,望长官体谅前线将士之苦”
电令发出以后,李学文也不等回电,直接电令前锋部队,抛弃重装备和部分辎重,全团轻装简行,24小时内务必到达指定地点。
比主力提前出发了半天的前锋部队,此时距离淮河北岸阵地只有三十多公里,在收到师部命令后,当即抛弃团内所有重装备。
只携带轻武器和少量步兵炮以及尽可能多的弹药,顶着依旧淅淅沥沥的小雨,随着战车连一头扎进了更加泥泞难行的田野和小路,展开急行军。
第五战区的德公,在收到李学文承诺前锋加强团已轻装疾进,二十四小时内可抵淮河的消息时,铁青好久的脸上终于有了松动。
不管怎么说,李学文已经做出了实质性的回应和行动,这比之前的已读不回要好上太多。
再说了一个加强团的前锋兵力,也暂时够用了,足以帮着于学忠部坚持到中央一师的主力到来。
德公终于开口道:“给于学忠部发报,告诉他,中央一师精锐前锋已弃重装备,轻装驰援,最迟明日晚间可投入战斗,令他务必再坚守最后二十四小时,寸土不让,以待援军”
“同时再电李学文部,命令中央一师主力务必于48小时内到达,军令如山,军法无情,如不从命,导致淮河防线失守,当以抗命之罪,严惩不贷”
“是”
再次收到第五战区司令部电报的李学文,对于这道命令恨得那是一个牙痒痒,想要四十八小时赶到战场,重炮肯定是不用想了,只能带着野炮山炮开始强度急行军才能赶到。
萧平波开口问道:“师座,要遵命吗?”
“现在我部主力距离淮河北岸还有多远?”李学文沉着脸问道。
“六十公里左右”
“地图”
任运良立刻将地图在李学文面前铺开,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地图上。
李学文的目光从淮河北岸于学忠部苦守的阵地上移开,而是看向了淮河南岸上被鬼子十三师团占领了的蚌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