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不止一次被抓过?”白雪提出了疑问。
台下的惊呼声也逐渐减弱,全都一脸好奇向杨同新看去。
杨同新道:“从这家伙的作案手法来看,他既然懂得踩点,就一定是老手。”
“而且你们看到没有,他去踩点,竟然就直接站在肖玉强家窗户
“而且还可能是多次进宫。”
“所以,把那些有多次案底的惯犯都找出来。”
“凶手有可能就在他们之中。”
白雪似懂非懂的慢慢点了下头,但还是很不理解。
她问:“杨科长,你怎么敢这么肯定?”
不仅仅是白雪,很多人都对杨同新的自信很好奇。
他们都清楚,杨同新是一个乐观向上,而且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充满自信的人。
可是查案这种事情,本身就充满着不确定性。
未知的因素太多了。
杨同新怎么还能这般笃定。
令人费解!
杨同新笑着道:“能问出这话,只能说你们太年轻了。”
“当然,我年龄也和你们差不多大。”
“但我对二十年前的那个时代,比你们要更了解。”
“在二十年前,凡是小偷小摸的人,就没有没被抓过的。”
“而这些人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跟泥鳅一样,滑不溜秋!”
“倒不是说他们很难抓,而是他们这种人,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人也极滑。”
“所以他们被抓之后,认罪态度都极好。”
“往往都能获得从轻处理。”
“甚至进入监狱之后,他们的表现也都极佳,很多小偷小摸的人都会被提前释放。”
“有可能被判了一到两年,结果只在里面待了半年左右,就能被提前释放。”
“而这些家伙出来之后,就会认为即使被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他们很快就能出来。”
“所以这些人,出来之后都会重操旧业。”
“然后就会继续被抓,然后再因为表现良好被提前释放。”
“所以,我敢断定,在肖玉强家窗户外面踩点的这个家伙,绝对不止一次进去过。”
白雪眉头紧锁,想了下问道:“可是,他们难道会一直这样下去吗?”
“放出来后重操旧业,然后继续被抓,出来后再继续小偷小摸。”
“难道就没想过改过自新吗?”
杨同新道:“当然也有改过自新的人,而且还不在少数,出来后确实都选择做了正经行业。”
“但是当年那个时代,经济发展速度远没有如今这样快,所以在社会上挣钱的机会少,很多人都吃不饱饭。”
“为了填饱肚子,就有一些人开始不务正业。”
“又因为当年的法制建设没有像现在这样健全,人们对法律知识很淡薄,所以很多人一旦误入歧途,就很难再从泥潭里出来。”
白雪点了点头,她算是听明白了。
台下的人也都对杨同新感到佩服。
别看杨同新年轻,知道的还真不少。
杨同新这可不是天生就知道。
是在接了肖玉强一家被杀案之后,杨同新就开始找资料,了解二十年前的社会环境。
他还抽空去了趟省立图书馆。
找到了很多当年的报纸。
才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了这么深的了解。
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