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意一出温党欣喜若狂。
当日便有无数官员前往温府祝贺。
温知行辞官不过才一个多月,便官复原职。
如果能筹措到粮草军饷,更是能成为首辅,这对于温知行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恭喜元辅!贺喜元辅!”
“陛下终究是离不开元辅啊!社稷之幸,天下之福!”
“下官早就说过,那沈知渊不过是沐猴而冠,岂能及元辅万一?
如今陛下明见万里,元辅重掌枢机,指日可待!”
厅堂之内,阿谀奉承之声不绝于耳。
兵部尚书刘永昌、吏部尚书赵志坤、工部尚书钱友亮等核心党羽更是满面红光,仿佛即将登上首辅之位的是他们自己。
元辅是对首辅的尊称,现在温知行还不是首辅,他们便这么称呼,有些僭越。
但众人都没有觉得不妥。
皇帝起复温知行,这首辅之位必定也是他的。
他们提前喊喊,适应适应也是很有必要的。
赵志坤捋须笑道:“元辅此番起复,圣眷更隆!
筹措粮草对于元辅而言,不过举手之劳。
届时,看那帮清流腐儒还敢聒噪!”
刘永昌更是大声道:“就是!没了元辅,朝廷连仗都打不下去了!我看谁还敢在背后嚼舌根!”
温知行端坐主位,面色平静如水,对于众人的恭维,他只是微微颔首。
当然他的内心远不如他表面这么平静。
是很得意的。
他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有想到北疆的战事让这一天更快的到来。
被李钰那小子逼得暂避锋芒,确实是他仕途上的一个污点。
但如今皇帝一道旨意,他便以更强势的姿态回归。
甚至距离那梦寐以求的首辅宝座仅一步之遥,这怎能不让他心生得意?
他要用事实告诉所有人,这大景朝的财赋命脉,离了他温知行,就是玩不转!
第二日一早,温知行便回归朝堂。
一回来,便号召各地的权贵,乡绅捐款捐娘,以助军饷。
沈知渊之前也号召过,可惜响应者很少,筹措了半月,不过才万两白银。
但这一次,响应者云集。
各地的奏报和银两如同雪片般飞向京城,那些世家大族、地方豪强一夜之间变得慷慨无比。
短短时间,这些世家大族,地方豪强,便往京城送了大批的银子和粮食。
不仅如此,温知行严令各大茶商、盐商,限期补缴历年积欠的税款。
这些平日里各种哭穷的茶商,盐商,这次异常守法,纷纷缴纳拖欠的税款,将大笔大笔的银钱送入国库。
不过短短半月,国库内便多出了百万两的白银以及数量可观的粮草。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惊呆了。
清流一派面色灰败,他们想不通,为何同样的事情,沈知渊做来寸步难行,而温知行出手却如同探囊取物?
这背后,是温党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网络,是各方势力对温知行未来权势的押注。
就连皇帝都震惊不已。
他知道温知行能搞钱,但也没有想到这么能搞钱。
这批巨额钱粮被火速调往北疆,暂时稳住了岌岌可危的防线。
功成之日,兴平帝即便心中再有芥蒂,也只能依照承诺,发了圣旨,让温知行成了首辅。
沈知渊成了次辅,为了平衡势力。
秦维桢成了三阁老,谢安澜依然是四阁老,五阁老的位置空了出来。
这一次温党大获全胜,温知行终于登上了文臣极致的首辅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