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1章 朕要的江山,不养蛀虫(1/2)

新朝日报》的出现,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

整个大新朝堂,乃至天下,都被这前所未有的“国策大讨论”搅动得沸沸扬扬。

御书房里,李青捧着一叠厚厚的报纸,脸上既有兴奋,也有忧虑。

“陛下,这半个月来,报社收到的稿件堆积如山。各地百姓对新政的讨论,热情空前高涨。”

他翻开其中一份,指着上面:“甚至有乡间的老农,也托人写信,讨论新作物的推广方法。”

项川从堆积如山的奏折中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这不是很好吗?朕就是要让所有人都开口说话,都动脑子想事。”

李青咳了一声,又拿起另一份奏报,神色凝重起来。

“陛下,言路是通了,可有些事情,也顺着这条路冒了出来。”

他将奏报递了过去。

“江南织造总会会长沈万三,联合十几家大商号,上书内阁,反对即将推行的《劳工保护法》。”

项川接过奏报,快速扫了一遍。

“他们说,保护法规定工人每日做工不得超过六个时辰,还必须提供食宿,这会大大增加成本,是‘与民争利’,会拖垮我大新朝的纺织业。”

项川放下奏报,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没说话。

李青继续道:“不只是江南,泉州港的几个大海商,也联合起来抵制新的商税。更有甚者,臣接到密报,豫州最大的粮商张家,正在暗中囤积粮食,导致多地粮价蠢蠢欲动。”

他叹了口气。

“陛下,这些人,都是靠着朝廷的新政才发家的。如今他们翅膀硬了,反而成了新政最大的阻力。”

“蛀虫而已。”

项川淡淡地吐出四个字,声音不大,却让御书房的温度降了几分。

“朕给了他们机会,让他们从泥腿子变成了富商大贾,但朕给的,也能随时收回来。”

三日后,大朝会。

殿内气氛有些微妙。

财政部尚书钱谦出列,声音洪亮地奏报着近期的税收,数字喜人,引来一片赞叹。

就在此时,一个官员从队列中走出,躬身行礼。

“臣,户部侍郎王伟,有本要奏。”

项川坐在龙椅上,抬了抬眼皮。

“讲。”

王伟清了清嗓子,朗声道:“陛下,臣以为,朝廷近期拟定的《劳工保护法》与新商税法案,有操之过急之嫌。”

他话音刚落,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江南沈万三等人,乃是我朝工商支柱。他们一年缴纳的税款,足以养活一个神机营。若因新法而令其生意受损,实乃动摇国本之举!”

王伟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

“臣恳请陛下三思,暂缓新法,切勿因小失大,寒了天下商贾之心!”

他话音刚落,立刻有几个官员附和。

“王大人所言极是!水至清则无鱼啊陛下!”

“我大新朝百废待兴,当以安抚为主,不宜再起波澜。”

项川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的目光扫过殿下众臣,将那几个附和者的脸,一一记在心里。

李青站在百官之首,眉头紧锁,几次想开口,都被项川用眼神制止了。

许久,项川才缓缓开口。

“王爱卿,说完了?”

王伟心中一喜,以为皇帝听进去了,连忙道:“臣说完了。句句肺腑,皆为我大新江山社稷着想!”

“好一个为江山社稷着想。”

项川点了点头,随即挥了挥手。

“众卿家说得都有道理。此事,容朕再想想。退朝吧。”

说完,他直接起身,离开了太和殿,留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王伟和几个同僚交换了一个得意的眼神,以为自己占了上风。

李青看着他们的背影,心中却涌起一股寒意。

他太了解这位陛下了。

他越是平静,就意味着,风暴越大。

当晚,御书房。

张远一身戎装,快步走了进来。

“陛下。”

“坐。”项川指了指面前的椅子,将一杯热茶推了过去。

张远没有坐,单膝跪地。

“陛下有令,末将万死不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趣阁 . www.quqiao.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