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饭后水果。”
客厅还留着红烧肉的甜香,白冰妈妈端来一盘果盘,苹果,凤梨,哈密瓜,葡萄,西瓜。
一看就是精心准备的。
余磊刚接过一块西瓜,白冰爸爸就放下了手里的茶杯,话头突变。
“小余啊,”
白冰爸爸身子往前倾了倾,眼神落在他身上,“公司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社会是个大染缸,要学会跟人打交道,将来才好往上走。”
余磊点点头,心里隐约觉得不对?
刚才还在聊“踏实就好”,怎么突然转到了“往上走”?
他没接话,等着下文。
白冰坐在旁边,也觉察出气氛的变化,手里的苹果咬了一半就停住了。
“现在央企都在搞扶贫。驻村,你怎么看?”
“我?轮不到啊。”
“轮不到,可以申请。”
不过,感觉企业驻村,并不是什么好事。
余磊的中学同学,学法律的,
父亲,GWY,十多年前,扶贫攻坚的时候就在扶贫一线驻村。
2010年之后,乡村建设继续驻村,13年驻村期间确诊重病,医治几个月,自费近百万,后来人没了,撇下家里孤儿寡母。
同学大学刚刚毕业,家人多次找单位给父亲争取工伤工亡待遇,单位各种风凉话,什么“你父亲不驻村就不得病了?”
“你父亲驻村是有补助的,别人都没有的!”
“你父亲驻村是为了……”
同学家人,行政复议诉讼都走了,现在还在维权的路上。
同学说,父亲是在十多年的驻村过程中成疾的,他就是要给死去的父亲争取一个法!
企业驻村。
还好吗?
说实话,“孤儿”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急难限重面前,可以不顾生命冲在前面,不怕付出,不怕牺牲,不怕伤亡,因为这是一种的责任。
可是从白冰父母口中说出来,总觉得味道不对。
倘若,有了伤亡之后呢,自己有保障吗?
自己的牺牲,有人看得见吗?
假如余磊胳膊、腿断了,白冰,还有她精于算计的父母,怕是拍拍屁股“走人”了。
这事没谱。
余磊跟白冰的父母告别,心里沉甸甸的,源于“不信任”,初次见面就属于“不痛快”。
这白家父母,让人“很不爽”。
很快,集团公司,为践行央企社会责任,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打算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去黑龙江,青海驻村扶贫。
白冰耳旁捣鼓着事,“只要你点头”,手续很快就能办理。
这是一个机会,要有成绩,才能留下,“借调”外出历练,有特色有亮点,就能“往上走”。
“你是公司正式工,年轻,就有机会的。”
“驻村?”余磊愣了一下。
从白冰的话来看,这是在“安排”自己。
白冰反复提这事。
感觉像把他当“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