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成长。
宋大鹏绝对是值得称赞的榜样,虽说个人成功是不能复制的,但是别人的优点,是借鉴、学习,Coy的。
宋大鹏出生于山西长治,个头不高,实在人,力气大的很。
每学期都要回去干农活,属于“小镇实干家”,长的,对于男人来说,绝对全是劣势。
皮肤还黑。
人不聪明,但是肯干。
在学校还兼职,食堂打零工。
每天一件白衬衣,穿洗到发黄,每天早上准时五点起床。
在西安,五点属于全黑夜状态,可不是东北啥的,两三点天亮了。
五点去食堂打零工,晚上还去校外的工地帮人看材料,就为了攒学费和生活费。
宿舍里经常凑钱吃夜宵,火锅,宋大飞很少来,每次呢,都说要去图书馆。
有一次,不晓得谁嘴巴贱,“激将法”给宋大飞搞来了,人还挺高兴的。
稀奇了。
后来余磊才知道,那天是他生日,却连个十块钱的蛋糕都舍不得买。
“喝酒的,一会都打车回去。”宋大飞喝上头了,“只要在西安市,车费都算我头上,别打车去啥北京都行。”
“好。”
这话一出,嘹咋咧。
有同学忍不住问:“班长,你现总经理了,学费交清了吧。”
“这个要感谢国家,感谢沈老师。”
助学贷款这事,对穷孩子帮助太大了,人生就这点事。
感慨的很。
宋鹏飞放下酒杯,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很坦诚,眼中泪珠闪烁。
“怎么能忘?当年我妈生病,家里欠了不少债,我来上学时,兜里就带了五百块钱。”
“要不是学校给我评了助学金,沈老师帮我找了打工的活儿,还有同学们时不时帮衬我,我可能都撑不到毕业。”
“都是你努力得来的。”
这一点大家很肯定。
能让大家竖拇指的人不多,宋大飞算一个,人脑袋不算灵光,但是安排事情,考虑都很有条理。
就是一个人不乱,很会归类。
他顿了顿,看向在场的人:“刚工作那几年,我在隧道工地待了五年,每天钻山洞、看打灰。
最苦的时候,一年都没回过家。
别人过年,我值班。
别人恋爱,我值班。
别人休息,我值班。
每天干十几个小时,别人问我“累吗?”,“不累”,就是憋着一股劲。
那时候就想着,得好好干,不仅要还家里的债,还得对得起当年帮过我的人。
后来一步步往上走,拿了一些荣誉,到现在这个位置,我更不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