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2章 太子求辞官,李二泪崩:我儿竟有圣君之姿!(1/2)

长安太极殿。

李世民的心情,就像六月的艳阳天,灿烂得有些晃眼。

自从江南的捷报传来,他看什么都顺眼。看魏征那张黑脸,都觉得像是被墨水浸过的玉石,别有一番风味。

承乾,他的承乾,终于长大了!

不再是那个懦弱、偏执、沉迷男宠的废物太子,而是一个有手段、有魄力、有担当的储君!

“雷霆手段,菩萨心肠。”李世民摩挲着手中的一份捷报,嘴里反复念叨着长孙无忌在信中对李承乾的评价,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

血洗扬州官场,是雷霆手段。

抄没家产,十倍抚恤百姓,是菩萨心肠。

这一手打得又狠又漂亮,连他这个当爹的,都忍不住要拍案叫绝。

想当年他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逼父退位,虽然坐稳了江山,却也背负了千古骂名。

承乾此举,同样是杀伐果断,但杀的是贪官污吏,是草菅人命的豪强,得的是万民之心!

名正言顺!大快人心!

高下立判!

“我儿……比朕强啊!”李世民发自内心地感叹。

殿下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人,侍立一旁,脸上也都挂着与有荣焉的微笑。

太子强,则国本固。国本固,则大唐盛。

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就在这时,一名黄门太监快步走进殿内,高声禀报:“启奏陛下,江南八百里加急,太子殿下亲笔奏疏!”

来了!

李世民精神一振。

他派长孙无忌去江南,名为犒赏,实为加担子。他就是要看看,承乾在接下“江南道大总管”这个重担后,会有何反应。

是踌躇满志,准备大展拳脚?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快!呈上来!”

奏疏很快被送到御案上。

李世民迫不及待地展开,目光落在那些熟悉的字迹上。承乾的字,一向中规中矩,甚至有些绵软。但今天这封奏疏上的字,却似乎透着一股……仓惶?

李世民眉头微蹙,朗声读了出来,他要让他的肱骨之臣们,一起品一品他儿子的心境。

“儿臣李承乾,诚惶诚恐,顿首叩奏父皇陛下……”

开篇的语气,就透着一股浓浓的不安。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心中暗道:稳了。太子殿下这是心怀敬畏,知道权柄越重,责任越大的道理。

李世民继续往下读。

“……儿臣才疏学浅,德不配位。此次江南之事,侥幸成功,实乃仰仗天恩浩荡,父皇神威。儿臣于其中,不过随波逐流,误打误撞而已,万不敢居功。”

话音一落,一向以直言著称的魏征,抚着胡须,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太子殿下此乃圣君之谦德啊!”他声音铿锵,掷地有声,“殿下在江南行霹雳手段,定鼎乾坤,此等功绩,足以彪炳史册!然殿下却不骄不躁,不矜不伐,将一切归功于陛下和天意。此等胸襟,非大智慧、大德行者不能有!老臣……佩服!”

“魏公所言极是!”房玄龄紧随其后,补充道,“所谓‘高而能下,满而能虚’,殿下深谙此道。不以功自傲,方能行稳致远。陛下,我大唐储君,有此心性,社稷幸甚!”

李世民听着两位重臣的分析,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是啊,承乾这孩子,以前就是太想证明自己,才走了歪路。现在他立下不世之功,反而如此谦卑,可见是真的成熟了。

他压下心中的欣慰,继续读下去。

“……父皇授儿臣江南道大总管之职,儿臣闻之,如五雷轰顶,夜不能寐。江南乃国之膏腴,民之所系,干系重大。儿臣自问年少无知,见识浅薄,实难当此重任。恐因一己之愚,坏江南之繁盛,负父皇之厚望。”

“故,儿臣斗胆,恳请父皇收回成命,另择贤能。并允儿臣即刻返京,于东宫之内,闭门思过,潜心修学,以待天颜……”

读到这里,李世民的声音停住了。

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

房玄龄和杜如晦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魏征刚捋到一半的胡子也停在了半空中。

收回成命?

闭门思过?

这是什么操作?

打了胜仗,立了奇功,不应该是趁热打铁,大干一场吗?怎么还主动要求撤职,回家读书了?

这不符合逻辑啊!

李世民也懵了。

他反复看着奏疏上的字句,那股仓惶和恳切,几乎要透出纸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趣阁 . www.quqiao.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