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1章 “圣贤”的烦恼与神秘的“内应”(1/2)

长安城,最近成了整个东亚大陆的中心。

自从李世民采纳了李承乾(被迫提出)的建议,要举办“天可汗”归化大典的消息传开后,通往长安的官道就没清净过。

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甚至连隔着大海的高句丽和新罗,都派来了最高规格的使团。一时间,长安城里挤满了金发碧眼、高鼻深目,穿着各式各样奇装异服的异域来客。他们牵着狮子、骆驼,捧着珊瑚、象牙,把鸿胪寺的门槛都快踏破了。

整个大唐,都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盛世荣光之中。

而这份荣光的缔造者,李承乾殿下,此刻却在东宫的一处偏殿里,被一群部落首领围得水泄不通,哈欠连天。

“尊敬的太子殿下,您就像草原上升起的太阳,您的智慧照亮了我们迷茫的道路!”一个满脸大胡子的回纥首领,用半生不熟的汉话,激动地比划着。

“是啊是啊,”另一个契丹部的族长接茬道,“我们那里年年遭白灾,牛羊冻死无数。请问智慧的殿下,我们该如何才能像大唐一样富足?”

李承乾实在是太困了。

这几天,他作为“英烈阁”和“归化大典”的总负责人,白天要陪着老爹接见一波又一波的使节,晚上还要“审阅”工部呈上来的英烈阁建筑图纸和礼部送来的仪式流程,睡眠严重不足。

他现在只想找个地方好好睡一觉。

面对这些热情得过分的部落首领,他眼皮都快睁不开了,脑子里一片混沌,迷迷糊糊地想起前世在某个扶贫纪录片里看到的标语,便随口嘟囔了一句。

“嗯……要想富,先修路。吃饱饭,少生娃,多在草原种点沙棘和苜蓿……”

说完,他脑袋一歪,靠在凭几上,竟是打起了瞌睡。

整个偏殿,瞬间鸦雀无声。

那群部落首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茫然,逐渐转为震惊,最后变成了醍醐灌顶般的狂热。

“神谕!这是神谕啊!”大胡子首领一拍大腿,激动地压低了声音。

“‘要想富,先修路’!殿下的意思是,财富的流动,就像河流,需要道路来承载!我们各部落之间常年征伐,道路不通,商旅断绝,这才是贫穷的根源啊!殿下是在教导我们,要联合起来,打通商路!”

“高!实在是高!”契丹族长也是一脸崇拜,“还有那句‘少生娃’!我们总以为人多力量大,却不想人多了,草场就不够分,牛羊也养不活,反而更穷!殿下这是在教我们‘优生优育’,控制人口,才能保证部落的长远发展啊!”

“至于‘多种沙棘和苜蓿’,这更是神来之笔!沙棘果可以酿酒,苜蓿是最好的马料!这不仅解决了牛羊的口粮,还给我们指明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一群人越分析越激动,越讨论越觉得李承乾的话里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治国大道。他们看着那个已经开始发出轻微鼾声的太子殿下,眼神里的崇拜,已经变成了对神明的敬仰。

他们悄悄地退出了偏殿,相约回去之后,立刻联合上书“天可汗”,请求大唐帮助他们部落之间修建一条“团结路”,并派遣农学博士,指导他们种植沙棘和苜蓿。

李承乾这一觉睡得并不安稳。他梦到自己变成了一条咸鱼,正准备翻个身,却被无数只手按住,非要给他镀上一层金粉,再镶上八颗钻石,供在神坛上,

他被这个噩梦惊醒,一睁眼,就看到了侯君集那张写满了凝重的脸。

“殿下,您醒了。”侯君集的声音压得很低。

“老侯?什么事这么火急火燎的?”李承乾揉了揉眼睛,打着哈欠坐起身。

“殿下,有眉目了。”

侯君集从怀中取出一块用布包着的小木炭,放到了李承乾面前。

李承乾的睡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是?”

“这是从崔氏宗祠那个暗格的灰烬里,找到的唯一没有完全烧尽的东西。”侯君集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寒意,“臣让工部的老工匠辨认过了,这种炭,是用一种特殊的桐油反复浸泡熏制而成,燃烧时无烟无味,火力均匀。整个长安城,只有一处地方在用。”

“哪里?”

“少府监,‘尚巧署’。”侯君集一字一顿地说道,“专为宫中制作精巧器物和特殊用具的部门。而且,这种特制的桐油炭,只有副监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支取。”

李承乾的心,沉了下去。

少府监,专管皇家、政府手工业的机构。尚巧署,更是其中的核心部门,负责的都是最机密、最精巧的活计。

能接触到这种东西,并且不引起怀疑的,绝非普通人。

范围,一下子缩小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圈子里。

“臣排查了近一个月,所有有资格支取此物,并且在事发前后有过可疑行踪的官员。”侯君集递上了一份名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趣阁 . www.quqiao.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