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章 摊牌了,父皇!这太子谁爱当谁当!(1/2)

认,怎么不认?”

李承乾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刚睡醒的沙哑,却字字清晰,敲在太极殿每一个人的心上。

此言一出,满殿死寂。

认了?

太子殿下,就这么认了?

房玄龄与杜如晦二人,只觉胸口一闷,准备好的一整套辩护之词,全被这两个字堵死在了喉咙里。

这还怎么辩?

而王珪等一众言官,先是愕然,随即狂喜涌上脸庞。

他们预想中的唇枪舌剑、殊死搏斗,竟变成了对方的当场投诚?

龙椅之上,李世民藏于龙袍下的手,指节已然攥得发白。

他死死盯着殿中那个不成器的儿子,目光里翻腾着怒火、失望,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明的情绪——恐惧。

他怕,怕这个儿子真的就此自暴自弃。

“你……”

李世民的声音,几乎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

“可知罪在何处?”

“当然。”

李承乾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浑身骨节发出一阵慵懒的脆响,那姿态,仿佛不是身处审判他的朝堂,而是在自家东宫的卧榻。

他施施然踱步至大殿中央。

“王中丞刚才说得对,太对了!”

他非但不辩,反而冲着王珪竖起了大拇指,神情是前所未有的诚恳。

“我,李承乾,就是不敬经典,就是沉溺商贾之术,就是喜欢跟工匠厮混,就是不务正业!”

这番惊世骇俗的“自白”,把王珪本人都给说懵了。

这……这和预想的剧本,南辕北辙啊!

李承乾却不管众人神色,自顾自地拔高了声调,声音里带着一股莫名的力量。

“王中丞说,我该日夜诵读经史,学习治国安邦的大道。”

“敢问王中丞,哪一本经史,教过我如何用‘兴业债券’,不加一文赋税,十日内便为河北灾民筹来百万赈灾银?”

王珪嘴唇翕动,喉咙干涩,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经史里只有“轻徭薄赋”的圣人之言,何曾有过这等闻所未闻的聚财之术!

李承乾再问:

“哪一本经书,教过我设立‘官酿局’,只卖一个‘皇家特许’的名头,就为国库凭空赚来二十三万两军资?”

“又在哪一本史书中,记载过只派一名使者,带着盐、茶、铁锅,便能叫突厥内乱,让他们自相攻伐,兵不血刃便解我大唐北境之危?”

他每问一句,便向前逼近一步,气势便凌厉一分。

王珪被这股无形的气场所迫,竟不由自主地连连后退,一张老脸涨成了猪肝色。

“这些能让国库充盈、能让万民饱腹、能让边军强盛的法子,书上,都没有!”

“既然书上没有,我为何要去读那些蒙尘的竹简?”

李承乾的嘴角勾起一抹讥诮。

“难道指望孔夫子从书里跳出来,替父皇您骂退颉利可汗的三十万铁骑吗?”

“噗嗤……”

不知是哪位武将,终是没忍住,一声闷笑逸出。

这声笑,如同一根针,瞬间刺破了殿内紧绷到极致的气氛。

程咬金、尉迟恭这些杀才,脸上皆是毫不掩饰的赞同之色。

他们听不懂什么子曰诗云,但他们知道,太子殿下这些“不务正业”的玩意儿,是实打实的银子,是能换来兵刃粮草的宝贝!

比念一万句经文都管用!

话锋陡然一转,李承乾的目光直视龙椅上的李世民,脸上的嬉笑神色尽数敛去,换上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肃穆。

“父皇,儿臣今日,正要向您,向满朝文武,坦陈一事。”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振聋发聩。

“儿臣,不想当这个太子了!”

轰!

这一句话,仿佛一道天雷,在太极殿上空悍然炸响!

所有人都被炸得脑中一片空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什么。

弹劾太子,是朝争的手段。

可谁能想到,被弹劾的太子本人,竟会借着这个由头,当众撂挑子不干了!

自古以来,只有为争夺储位而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惨剧。

何曾见过,堂堂储君,主动请辞的荒唐事?!

“你……你说什么?!”

李世民豁然从龙椅上站起,声调都变了。

“父皇,您没听错。”

李承乾的表情,平静得让人心头发慌。

“王中丞他们说得都对,我这个人,懒散成性,贪图享乐,毫无进取之心。您想啊,当皇帝得多累?天不亮就得爬起来,看那堆成山的奏疏,还要跟这满朝的老狐狸小狐狸斗心眼,饭都吃不香,觉都睡不稳。”

“这种苦差事,谁爱干谁干去,反正儿臣不干。”

他顿了顿,脸上浮现出一个无比憧憬的笑容,那笑容纯粹得刺眼。

“儿臣做的这一切,搞债券,卖酒,办报纸……其实目的,只有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趣阁 . www.quqiao.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