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2章 刘备附谏(2/2)

可现在,洛口丢了,历城丢了!

是什么情况?是什么原因?

不管是什么情况,什么原因,两地已经丢了。

这两地一丢,那他的大军就处在了雁门军前后夹击的局面了。

“废物!”袁绍拍着案几,气的大骂。

帐内烛火摇曳,袁绍手指泛白,脸色很快从错愕转为铁青。

“历城、洛口……竟皆失?”他喉间滚出低语,先前胜券在握的锐气瞬间被寒意浇透,心底那丝不安终于凝成了沉疴。

审配见袁绍神色剧变,已知其心已乱,当即上前一步,声音沉稳如磐:“主公,此刻当断则断,撤军为上!

洛口与历城为粮道咽喉,二者皆失,前线无粮可供,粮草一旦紧缺,届时无需敌军来攻,我军自乱。

看来这是赵剑的布局,今雁门军复夺两地,必已布局了攻击我军的后手。

若我军迟疑,一旦赵剑数路来攻,阻断我军退路,恐成瓮中之鳖。”

许攸也赶紧附和:“主公,审公此言有理。我军需避实击虚,保留根本。

今时势已逆,不如暂退平原,凭冀州之地的粮草与兵力重整旗鼓,等待云州有变,赵剑分心之时,再图卷土重来,方为长久之计。”

刘备立于帐侧,见审配和许攸陈词已毕,袁绍面色仍有犹豫,便缓步上前,拱手时姿态谦和,语气更添几分委婉:“明公,正南和子远先生所言,实乃洞见时势之论。

备虽无征战长才,却也略知‘势不可为则退’的道理,愿再为明公进一言。”

他没有直言“撤军”,反而先提旧事,语气带着几分感佩:“昔年明公讨董卓、据冀州,何等雄姿?

正因明公每临大事,从不为一时之困绊住脚步。

今历城、洛口虽失,然冀州根基尚在,将士之心未散。

若为争一时胜负,强留济南,万一粮尽援绝,反折了多年积攒的元气,岂非得不偿失?”

话到此处,他话锋微转,又暗合袁绍心思:“赵剑虽占青州诸地,但平原还在明公手上。明公若此时悄然撤军,避其锋芒,待明公退回平原并重兵扼守,凭冀州粮仓养精蓄锐,再联合曹公和徐州陶公,那时赵剑纵有青州诸地,又怎能与明公的大势抗衡?”

一番话,既不提“退”的窘迫,只论“守势待时”的长远。

既肯定了审配和许攸的建议,又处处捧着袁绍的威望与过往功绩,半句未露催促之意,却让袁绍听来,只觉撤军并非示弱,反是顾全大局的明智之举。

@笔趣阁 . www.quqiao.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