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9章 湘水别:端砚寄情(2/2)

它不因京城权贵的意志而改变轨迹,也不因边陲的贫瘠而减少分毫热量,它普照万物,无声无言,却蕴含着宇宙间最根本的法则与力量。

“到人民中去……”脑海中清晰地回荡起自已昨日讲课时的结语,也回荡着更深层、来自灵魂本源的呼唤。

应天的风波,让自已看清了权力中心的浮华、虚饰与险恶。岳麓的讲学,让他感受到了知识传承、思想碰撞与启迪人心的力量。而眼前这壮丽磅礴的日出,仿佛在无声地告诉自已真正的前进方向,赋予他无穷的勇气与信念。

看看这个时代的人民需要什么…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不是攀附权贵,汲汲营营。不是空谈义理,皓首穷经。

而是真正沉下去,俯下身,去了解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那些在运河上搏击风浪的船工,那些戍守边关、餐风饮露的将士,那些在贫瘠土地上挣扎求生的百姓…

他们需要什么?是更坚固的水利设施以抵御无常的旱涝?是更清明的吏治以减轻沉重的负担?是更安全的环境以远离战乱的侵扰?是更实用的技术以改善微薄的生产?

这一刻,秦思齐心中因外放绥德而产生的最后一丝不甘、委屈与迷茫,在这天地至伟的景象面前,彻底烟消云散,如同晨雾被日光驱散。

绥德,不再是惩罚之地,不再是仕途的终点,而是自已实践理想、回应内心召唤的起点,是一片等待他去耕耘、去改变的真实天地。

下山时,步履格外轻快坚定。与三位好友作了最后的话别。临行前,他取出了那三方早已准备好的端砚。砚石温润,打磨精细,上面不仅刻有各自的表字,还根据每人的性情,刻上了契合的诗词或箴言。

“明远兄,静之兄,文焕兄,”秦思齐将砚台一一递到好友手中,脸上带着温和而略显调侃的笑意,眼中却闪烁着真挚的不舍,“昔日同窗,常笑我寒酸,无甚像样物件。如今,总算能送你们一份像样的礼物了。见此砚,如见故人,望勿相忘,亦盼他日重逢,诸位兄台皆已学有所成,名动天下。”

赵明远接过那方刻着宁静致远和一首雄浑边塞诗的砚台,虎目微红,声音铿锵:“思齐,珍重!山高水长,他日若有需,片纸相传,万里必赴!”

李文焕摩挲着砚台上那灵动飘逸的刻字,以及一首清雅隐逸诗,语气带着感伤与期许:“思齐,塞北苦寒,多多保重!他日你治理绥德,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我定要前去游历,踏遍你治下的山山水水,为你写诗作赋,传于后世!”

林静之则紧紧抱着那方古朴厚重、仅刻有其名与一句格物致知的砚台,用力点头,千言万语化作最朴实的祝福:“思齐兄,一路顺风!盼你佳音!”

江边渡口,晨雾尚未散尽,湘水北去,离歌悠悠。

@笔趣阁 . www.quqiao.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