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8章 写信归乡(2/2)

这就是真正的朝堂吗?

暗中罗列评估、笼络无声的博弈?才华与抱负之外,更需要精准的站位、微妙的心机与深远的谋略?秦思齐再次想起恩荣宴上那些热情洋溢,互相道贺的同科们,那一张张面孔背后,有多少人也已接到了类似的名单或暗示?

有多少看似单纯的交往,实则早已被标上了价格的标签?自已这位新科探花,在这盘早已布局的大棋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是一枚被珍视的棋子,还是一个未来可能的执棋者?

夜更深了,窗外万籁俱寂,唯有秦思齐房中那一盏孤灯,映照着一个年轻官员初次直面政治现实时,内心的剧烈风暴与艰难抉择。

那卷李尚书亲笔所书的心得,静静地躺在案头,仿佛一个无声的见证,也像一道开启全新世界的大门,沉重而又充满诱惑。

灯花再次爆开,将秦思齐从纷繁的思绪中惊醒。

秦思齐低声自语:“现实如此,徒然惶惑无益。

既然已身处棋局之中,便需先看清规则,再思落子。当务之急,并非沉溺于对官场复杂的惊叹或畏惧,而是如何走好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将那页短笺重新夹回书卷原处,将整卷书郑重地收进随身行囊的最里层。这不是普通的赠书,而是自已理解当前处境、甚至未来可能依凭的重要参考,必须妥善保管。

接着,他铺开信纸,研墨润笔。当务之急,是必须立刻将最新的情况和决定告知远方的亲人,尤其是倚门望归的母亲。

首先写给母亲的家书,他写得格外用心,字里行间充满了愧疚与思念: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儿思齐遥叩金安。殿试已毕,蒙皇上天恩,祖宗荫庇,儿幸获一甲第三名探花,今日已受皇封,授翰林院编修之职,此乃天大喜讯,恨不能插翅飞归,侍奉母亲左右,亲见母亲欢颜。

然朝廷制度森严,皇命在身,一甲进士需即刻入职,不得延误。翰林院乃清要之地,国史编修、侍从讲读,职责重大,儿不敢有片刻懈怠,亦不能擅离职守…

故返乡省亲之事,需暂缓时日。待儿入职数月,公务稍熟,定当第一时间告假南归,祭扫祖坟,告慰先父,万望母亲保重玉体,勿以儿为念。随信附上儿之俸禄些许,虽杯水车薪,略表孝心……”

写至此,仿佛能看到母亲得知喜讯时的欣慰笑容,亦能感受到母亲得知儿子不能立即归家时的失落。忠孝难两全,古人诚不我欺。

只能将更多叮嘱寄托于文字,关心母亲饮食起居,又嘱咐族中堂亲代为照看。

随后,他又分别给恩施老家的村长、江汉书院的恩师、以及几位至交好友如赵明远(信中对其外公李尚书只字未提)等写信,通报喜讯,并解释需即刻入职、暂难返乡的原委。

所有信件书写完毕,已是深夜。秦思齐仔细封好,交给秦实诚,叮嘱他明日一早便寻稳妥的驿传寄出。

@笔趣阁 . www.quqiao.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