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衡静默地立在那里,像是一座被雪掩埋的短坟。只是看着他的背影,都叫人无端联想起瓢泼冰冷的雪来。
一寸寸把他覆盖。
李若走到他身边:“你总是欲对旁人心软,他人如何,总是推拒,有没有想过,帝王之心,也有耗竭的一天?”
澹台衡还是垂眸:“陛下非我君父。”
李若:“可是能允这朝天地留下虞将军的,只有非公子君父的陛下。”
澹台衡眼睫一颤。
李若拱手:“公子是聪明人。”
她见他神情沉默,还想开口说什么,却听到他说:“我只是在想。”
似乎从知晓楚帝真到过秦开始,他的魂魄就更寂静了。他在这祠堂里,方寸之地,却浩渺遥远如四方宇宙,没有他容身之地。
“为何人死之后,罪孽还不能消抵呢?”
为何已身死遗无物,还能牵连到如此多之人。
说罢,他转过身。
李若也猛地跟着回过身去,了她知道自己劝动了公子衡,然而却像是所有接触过澹台衡的人一般,从没有了解过他的想法,知道他为何于此世总是疏远沉默,若即若离。
她高声:“楚要重书史,将军也为公子引恶来消,在公子心中自己还是罪孽难除吗?”
他到底有没有罪,公子衡自己仍不知道吗?那他如今是在做什么。
澹台衡没有回答,只身影迈出堂前后缓缓变淡。李若却望着那一抹余白,神情倏地沉默下来,唇角微动。
赎罪吗?
楚帝紧拧眉头强行灌下了汤药,魏骆紧张地在旁边随侍,见状递上蜜饯,却被楚帝拂开。
他正欲问去李府的人,澹台衡怎么样了,敬香又有没有人盯着,却见殿内招魂铃微晃。
这是方若廷的提议,说澹台衡之所以鲜少出现,多是因担心惊吓到旁人,而陛下想见,只消挂着这铃,魂至轻轻摇铃,便知是他来了。
满殿之人还是第一次见公子来,立刻想跪,但被一阵风托起,澹台衡身影在棋盘前凝实,对上楚帝视线,又缓缓垂下眼帘。
楚帝手几乎没按住魏骆,仍踉跄着站起。
澹台衡:“陛下。”
吟安一个字,撚断数茎须。
蔚原将笔放下,心浮气躁的往窗外去看,瞧见天都快亮了,还没有人从里面出来,不耐烦地招来小厮:“还没有动静吗?这都快两个时辰了!”
从兄长答应那亡魂入书房细谈起,都过多久了!
蔚文山却是轻轻顿笔,转头去看。
虞宋在看楚近年来战败伤亡之数,此记录繁杂,蔚家在内的许多门庭都是仓促收集,整理好后才会上奏,她却似乎很熟悉这些记录该如何去读。
他放下笔:“余写边疆北驰,诗文总是软弱无力,见将军方知颈颔两联,如何落笔。”
此言不只是赞誉,更是示好。蔚家承认埋伏伤人之事,请她看这些伤亡之数,便是愿意与虞宋合作。
虞宋却放下那些记录,她还是做亡魂时间太短了些,片刻后才想起一擡手,风便将书页抹平。“你们为何对他下手?”
还是问了。
蔚文山本能去看那些记录:“将军看了这些战死之数,作何想法?”
前半夜他们一直在默然对峙,直到他拿出这一沓,她细细翻过,哪怕那上面只是一些零碎记载,死去名姓不会写,她也不会晓得。
虞宋:“久战伤民,他就是因此才会殉国。”
蔚文山嘴角微扯,蔚家在武将之中属微末之流,勋爵越显距离行伍就越远,到他们这一代,甚至世子都无兵可领,只有一些走卒。
所以他没见过那幻境。但他纸笔下,也压着泣告尊父慧弟早夭书。奇怪的是他人看见的是兄弟深情,他只能觉出澹台衡知秦无望的悲凉。
他并不恨澹台衡,甚至他敬佩他,但是立场不同,向来如此:“君怜秦之百姓。”
这君,不止是说澹台衡,还是在说面前虞宋。“可怜楚之万民?”
他抖出一书卷展开,擡头:“将军可知楚为何不信鬼神之说?为何陛下祭祀太庙,亦未兴师动众,只率群臣,而无百姓来观。”
他指着那书卷,语气终于带出点激愤来道:“便是因此战。”
“楚可以有贩夫走卒敕拔的上卿,却不能有装神弄鬼的君王与将军。”
上河一战,时为太子的楚玄王亲征,手下口呼请来神明相助,一路又是祈雨又是赐福,折折腾腾绕了上百里路,最后在上河以多输少,还是兵强马壮之优!
却血染上河,输兵百万。
险些使得京城遇难,楚朝崩析。
若不是先帝,楚文灼之父力挽狂澜,今楚类秦。
虞宋知晓。她当初便是因此才断定从民间起势是行不通的,只是蔚家远离沙场,仍是此反应,叫她心中明了,恐怕此战影响比她以为的,要深远得多。
“你意欲如何?”
“你们要留楚,可以,但绝不能以你们秦人之身份,所谓香火祭祀,也只能以京城为用,其余州府,不受限制。”
其实他们怎么会祭拜,有前车之鉴,怕是砸了那祠都不过分。
“阁下便笃定我会答应?”
蔚文山:“阁下若顾及百姓,自然会答应我们之提议,若不顾及,杀了也无不可。”他就算文弱不能习武,也是将门培养的公子。
此刻他盯着她,似乎在想她会如何应答。
虞宋看他片刻:“可以。”
蔚文山心底猛地一松,旋即心底便涌起复杂。其实她若不答应,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经幡只能暂时困住,而内阁与陛下皆偏向于他们......
虞宋:“只是我有一个条件。”
蔚文山:“什么?”
方若廷被周云带出,随着锦衣卫到了蔚家马车前时,还有些回不过神,瞧见马车旁一个红衣身影,兜帽
“凭何以京城两坊为限?”楚帝心酸至极,闻言几乎再度站起:“京城有三市五坊,哪怕是以整个九州蕴你神魂也不嫌多!”
他却只允了京城中两坊,凭什么!若不是子嘉哪来如今京城生民?!
澹台衡只略略拱手,楚帝便立刻坐下,他不欲让子嘉为难,却也不想这样做,只能咬紧牙关:“真不能再多些吗?”
“子嘉要那么多香火何用?”
楚帝本想说让你活着,让你像一个普通人那样活着,但见他面目,还是喉咙微滚,哑声:“好。”
虞宋和方若廷上了马车,蔚文山也掀帘入座,听到虞宋说:“京城生民万户,他本就不会答应,你本不必来寻我。”
蔚文山还没有反应过来:“什么?”
虞宋的眼透过兜帽白纱静静看来:“哪怕将死,他也不会逼迫百姓。”
蔚文山手指微动,像是不信。
她却只是收回视线:“我入行伍只是为寻人,你们不必太过紧张,只将我安排做普通兵卒便好。”
毕竟蔚家在军中已无实权,接触实权将领,她还是得靠自己。秦疏并不介意让蔚家记住今日的冒犯。
“只需每月一盏海灯便好。”蔚文山表情微僵,不是她提醒,他都忘了她是亡魂。
蔚文山拱手,犹豫片刻还是道:“只是我与舍弟等皆非将军魂魄所系,也非,非追随之人,我们所点海灯,可真有用?”
他们也听闻过秦疏将澹台衡神魂引来此,秦疏所点的海灯效果便最好的传闻。
蔚家衰微,消息却如此灵通,秦疏断定他们背后必定还有旁人,但不要紧。
“我能苏醒,便是因立此朝者,多曾杀我。”
蔚文山一愣,而后背后后知后觉泛起冷汗,他难以置信地擡头去看她,不敢想象她现在才点出这事实。
商先灭秦,楚再灭商,但血脉绵延至此世者,都是商与楚民。
秦与他们,本是世仇。也就是说,她如今立在曾与她对峙作战的敌人所筑朝堂之上,看他们四海之内,好景升平。
蔚文山忽然明白为何那人说虞宋面对楚帝不假辞色。
轻描淡写说出这句话的人望着京城繁华,淡漠道:
“你们所点,自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