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章 亲民,贱骨头(2/2)

老伯连忙跪拜:

“我大郑有这样的国君,百姓幸甚,国家幸甚。”

姬忽连忙扶起,说了一句那人听不懂的话:

“吃得再好还不都是变成屎了,只要营养均衡,吃啥不是吃呢!”

山珍海味他早就吃腻了,而且他这个人是贱骨头,吃得好了,走起路来都气喘,然后浑身的毛病。

自从这样吃后,啥问题都没有,还容光焕发。

他也告诫自己的家人不要大鱼大肉,平时也要注意荤素搭配。

看着桌上的一盘豆腐,一个高仿版的红烧鱼,还有一盘青菜,老伯含着泪陪姬忽吃完了。

之后姬忽让官员给他安排住宿,并送他离开。

回到老家,那老伯就将自己在新郑的见闻告诉了身边人,他见人就说,属实给姬忽涨了一波粉。

跟老伯聊天时,姬忽发现了一个问题。

啥问题呢?那就是新生的农耕文明太脆弱了,经不起一丁点儿的天灾人祸。

于是,他命令官吏在民间征发流民,在当地兴修水利。

郑国在很多年前就有修水利的先例,对于这一块,郑国可谓是鼻祖。

历史上着名的郑国渠,就是郑公室后代带领人做的。

国家拨下去款项,专门负责这方面的事。

官府规定,每一名参与兴修水利的,按月支付工钱,并且还是提前预支的。

有了国家这个坚强的后盾,官吏们自然不怕流民耍滑头,很快,他们就将人招满了。

前后花了五年,郑国终于将全国的水利工程网,建造好了。

从此,郑国再也没有因天灾,造成百姓一年辛苦毁于一旦的情况。

而随着这些水利的建成,国家竟然多了很多上好的水浇田,新增耕地四十余万亩。

除去因修水利毁坏百姓农田的赔偿,还剩三十万亩在国家手中。

姬忽大手一挥,将这些土地低价卖给那些流民,从此,郑国境内流民数量锐减。

姬忽为何不怕官员建造的工程质量不合格呢?

那是因为,他早在很早之前,就实行追责制度,虽然官员是每五年一换的流官制,但一旦任期建的工程亦或是判的案出了事,就会追究官员的责任。

而且追责力度很大,这就让官员们不得不兢兢业业,对自己经手的事无比上心。

大家也会纳闷,为何一名普通的民众会在大街见到姬忽。

那是因为,姬忽从始至终,就是一个很亲民的统治者。

这就好像动物园里有一只珍兽,一开始,大家不了解他,所以怕他。

但他有一天跑出动物园,跟大家在一起混,大家也就看习惯了。

当初的姬忽就是这样,一开始他上街,百姓像看到珍兽一样。

许多百姓给他送上这了的,那了的好东西,都是自己家产的。

姬忽每次上街都会拿到好多。

但是他收这些东西时会登记,事后会派人将这些东西折算成钱,送还给这些百姓。

对于有些百姓报别人的名字,非给他送这种情况,他专门在新郑最繁华的大街上设置了济困箱,将这些钱放在箱子里,上面贴上,“有困难尽可取用!”

这就是他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吧。

久而久之,百姓们便知道国君是怎么样的人了,他上街,百姓也就不似先前那般将街道围得水泄不通了。

@笔趣阁 . www.quqiao.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