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身影在这宏大的殿堂和两侧林立的仙官映衬下,显得有几分孤寂,甚至渺小。
然而,他仅仅是站在那里,脊梁挺得笔直,头颅微微抬起,目光平静地迎向御座的方向,周身便自然流露出一股沉静如渊、岿然不动的气度,与这弥漫殿宇的沉重威压悄然抗衡着。
所有的铺垫、所有的暗流、所有的争斗,此刻都被压缩于这方至高殿宇之内。审判,正式开始。
司礼仙官宣唱的回音尚未完全消散,殿内凝固般的寂静便被一阵衣袂摩擦的细微声响打破。
一位身着青绶仙袍、面容清癯却目光锐利的仙官自文官队列中稳步出列,行至御阶之下,先是向玉帝陛下深深一揖,继而转身,面向杨十三郎,也面向满殿仙官。
他便是文渊阁新一任阁主,首座大人…此公素以口才扬名立万、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叫文华真人。
“臣,文华,蒙诸位苦主同僚泣血恳托,冒死启奏陛下,弹劾天枢院首座杨立人,曾用名十三郎!”
他声音清越,开场便定下悲愤的基调,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不是杨十三郎扳倒他的前任,文渊阁首座文渊,此人还只是一个三品的仙官,连参加朝会的资格都没有,但此刻他是天庭重臣了。
“首座大人掌天枢院,代天行罚,权柄赫赫,本应恪尽职守,护佑天庭安宁。然,于天庭仙魂失窍一案,其行止着实令人骇然,疑窦丛生!”
文华真人语调陡然拔高,伸手指向杨十三郎,言辞如刀,步步紧逼,“其一,渎职纵魔!案发多时,非但未能擒获真凶,反令那窃魂邪魔愈发猖獗,受害同僚与日俱增!此乃失职之一!”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两侧仙官,见不少人面露沉思,继续慷慨陈词:“其二,行事酷烈,有违天和!首座办案,素来雷厉风行,然过刚易折。是否因其手段过于激进,反而触怒邪魔,以致其疯狂反扑,酿成今日之祸?此乃失职之二,亦为祸源之一!”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将攻击提升至更险恶的层面,声音带着刻意的沉痛:“其三,亦是臣等最为忧心之处——养寇自重,排除异己!”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极其压抑的惊呼和抽气声。
文华真人仿佛豁了出去,声音愈发激昂:
“首座大人借查案之名,调集重兵于巨灵山,天枢院、天河司,甚至雷部的权柄集于一身,几成国中之国!”
文华抬头扫了一眼杨十三郎……
“……而今案情胶着,邪魔踪影全无,反倒是我天庭内部人心惶惶,诸多仙官无端遭疑!此等局面,岂不令人深思?是否有人欲借邪魔之手,行清除异己之实,继而永固权位?!”
他的指控一句比一句沉重,如同毒液般注入大殿肃穆的空气里。
不仅将办案不力与悲剧扩大归咎于杨十三郎,更将其过往风格污名化,最终直指其有颠覆天庭秩序的野心。
随着他的话语,队列中不少与杨十三郎或有旧怨、或属不同派系的仙官,纷纷或明或暗地点头附和,低语议论之声渐起,看向殿中那玄袍身影的目光也多了许多猜忌与冰冷。
杨十三郎依旧站在原地,面无表情,仿佛那些足以将寻常仙官彻底摧毁的恶毒指控,只是过耳清风。
唯有在他垂于宽大袖袍之下的手指,微微收拢了一下。
文华真人那番极具煽动性的指控,如同毒雾般在凌霄宝殿中弥漫开来……
高居御座的玉帝依旧沉默,珠旒轻晃,无人能窥知其神情。
就在这气氛趋于诡谲的时刻,杨十三郎终于动了。
他并未急于高声辩驳,而是先向御座方向微一躬身,姿态从容,仿佛刚才被百般构陷的并非自己。
随后,他缓缓转过身,目光平静地扫过文华真人,以及那些面露疑色的仙官。
“真人忧国忧民,拳拳之心,可敬可叹。”
他开口了,声音平稳清朗,不带丝毫火气,却奇异地压下了殿内的杂音,“然,查案断狱,终需凭据。臆测之言,或可惑众,却难定是非。”
他抬起右手,掌心不知何时已托着一枚被仙力包裹、悬浮着的暗红色陶片,其上邪异纹路在殿内光辉下清晰可见。
“此物,乃于巨灵山阴脉交汇处邪阵核心所得。”
杨十三郎的声音如同冰冷的溪流,清晰传入每个仙官耳中,“其材质非天庭常见仙土,乃幽冥血壤混合怨念尘炼制而成。其上纹路,并非任何已知祈福或防御仙阵,而是专司窃取、剥离生灵本源魂丝的‘掠魂噬魄阵’核心残片。此乃物证一。”
他手腕轻翻,陶片被仙力送至御阶之下,由值守天将接过呈上。
不等众仙消化,他继续道:“仅有物证,或恐不足。术法之道,自有公论。”
他并指如剑,于身前虚划一道水镜术。镜光潋滟,其中迅速浮现出羊蝎大师那清冷的面容与瘦高身影——他显然早已在远端等候。
“此内天枢院三老之一,羊蝎大师……”杨十三郎简单介绍,随即对水镜道,“羊蝎大师,简述你的分析。”
水镜中,羊蝎大师面无表情,声音透过水镜传来,冷静得不带一丝波澜:
“经析,受害者神魂皆缺失特定先天特质,剥离手法精准酷戾,非寻常术法所能及。残留能量波动与‘掠魂噬魄阵’理论效应吻合度逾九成八。结论:系该邪阵所为,目的为采集特定魂质,疑似用作某种极高阶邪丹或禁术之药引。”
技术性的术语、冷静到近乎无情的分析,反而具有一种强大的说服力,让先前那些“臆测”、“伪造”的质疑显得苍白无力。
最后,杨十三郎自袖中取出一枚微弱散发着洁白光泽的茉莉花瓣。
他指尖仙力轻吐,花瓣微微震颤,一道微弱却清晰的影像投射于半空之中——
正是阿槐以生命为代价记录下的,那诡异阴影施展邪术,从一名仙官体内抽取魂丝的恐怖过程!那魂丝剥离时的痛苦扭曲、阴影的冰冷邪恶,虽无声,却比任何控诉都更加震撼人心。
“此乃最后一名受害者,吾之近侍阿槐,于殒身之际,以本命灵植残瓣所留之影。”
杨十三郎的声音至此,终于带上了一丝冰冷彻骨的寒意,“此为其所见,其所受,其所证!”
物证、术证、动态影像证……三重证据,环环相扣,逻辑严密,构成了一条无可辩驳的证据链,冰冷而坚硬地呈现在所有仙官面前。
方才还被文华真人言语煽动的疑云,此刻在这铁证之下,开始剧烈地动摇、消散。
许多仙官看着那影像中痛苦的景象,面露骇然与不忍,再看向文华真人的目光,已带上了明显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