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科举,是大清选拔朝臣的根基,凡有沾染者,必重罚。”
“参与官员一律秋后问斩,抄家三族,三族内所有官员皆贬为白身,三代内不得参加科举。”
“贿赂官员者,抄家三族,三代内不得参加科举及行商。”
三代内不得参加科举,是断了犯事人沾染权势的机会。
不得行商,便是断了犯事人的致富之路。
等于他们三代内的人要实实在在过段苦日子了。
苏策丽得知康熙的判处,有些吃惊:“皇阿玛既然没有手下留情,难得呀。”
康熙现在已经改了很多,不再因为仁名包庇官员了,只是在处罚上,一般会罚得轻一些。
以前那些动不动便抄家的,皆是胤?请旨,康熙没有反驳。
这次的处罚完完全全是由康熙主导的,出手这么重,有几分他年轻时的风采。
胤?心情甚好道:“皇阿玛还是分得清是非的,科举是朝中头等大事,稍有放松,科举的公平公正便会得到腐蚀,坏的是整个朝纲,与平时个别的贪官污吏不一样。”
胤?心再大,平时嘴上抱怨众多,实则心中对康熙的孺慕之情是半点不少。
其他皇阿哥对康熙同样如此。
所以他们以前为皇位抢生抢死,却没一个人动过谋害康熙或逼宫的念头。
不得不说康熙教儿子很有一套。
把一个个儿子教成了爹宝男,任由康熙打骂,也升不起一点反抗的念头。
苏策丽推了他一把:“行行行,知道皇阿玛好,快去干活吧,江南那边的考生还盼着你呢。”
胤?心满意足的离开,现在的皇阿玛越来越好了,给他挣足了面子,自已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恨铁不成钢的儿子了。
京城贡院,一个偏院中,正在埋头苦干的几个官员接到旨意,让他们多出一份乡试的卷子。
几人面面相觑一阵,一位官员道:“我们的卷子还没出完,难道就泄露出去了?”
另一位官员道:“我们几个人的试题都没确定下来,想泄露也泄露不了。估计是有其他地方的乡试出了问题,让我们出卷子送过去。”
一众哀嚎声起,离乡试只剩几天,中间包括出卷及拓印的时间,本来就忙得不行。
现在同样的工作要加一倍,他们得忙到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
一位官员扫视了一眼周边的同伴,道:“诸位,我提议,我们后面不管到哪里,最少要有三人同行,你们认为如何?”
一众官员附和道:“是该如此,是该如此。”
在京城的乡试便罢了,他们赶赶,只要将卷子赶出来,几天后就能自由了。
在外面的乡试,谁知他们要等到何时才能解禁。
一群大老爷们同关在一个院里,能接触到的只有他们能倒背如流的四书五经,除此之外便无半点消遣之物。
天天待在一个小小院里,待久了,人都得待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