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37章 《于日常肌理中叩问存在》(2/2)

从方言诗学的角度来看,《量子纠缠》中的粤语语汇并非简单的语言工具,而是一种文化编码。粤语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语汇中蕴含着岭南人的生活态度与思维方式 —— 务实、乐观、善于在困境中寻找解决办法。“难揾器” 时不抱怨,而是 “卖返嚟”;在寻找新器的过程中,又意外发现 “旧嘅畀端倪”,这种面对生活困境的积极态度,正是岭南文化精神的体现。同时,粤语的韵律特点也为诗歌增添了音乐性。粤语有九个声调,相较于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其声调变化更为丰富,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全诗四句均为短句,句式整齐,在粤语的声调变化中,形成了独特的韵律美,仿佛一首轻快的生活小调。

二、意象建构:日常物象与科学概念的跨界对话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诗人通过对意象的选择与组合,构建起诗歌的情感空间与思想深度。在《量子纠缠》中,树科以 “红酒”“开瓶器” 等日常物象为基础,与 “量子纠缠” 这一前沿科学概念进行跨界对话,构建起一个既贴近生活又充满哲思的意象体系。

“红酒” 与 “开瓶器” 是诗歌中的核心日常物象,它们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仪式感的追求。在传统诗歌中,酒往往与离愁、思乡、豪情等情感相关联,如李白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表达了孤独中的豁达,杜甫的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抒发了归乡的喜悦。而在《量子纠缠》中,“红酒” 不再是传统情感的载体,而是作为日常场景的切入点,其象征意义更加多元 —— 它既代表着节庆的喜悦,又暗示着生活的仪式感,同时也为 “开瓶器” 这一意象的出现埋下伏笔。

“开瓶器” 是诗歌中最具张力的意象,它看似平凡,却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从功能上看,“开瓶器” 是开启红酒的工具,是连接 “人” 与 “红酒” 的桥梁;从象征意义上看,“开瓶器” 则代表着解决问题的方法、突破困境的途径。诗中 “开瓶难揾器” 与 “旧嘅畀端倪” 的对比,让 “开瓶器” 的意象产生了裂变 —— 新的开瓶器是 “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旧的开瓶器则是 “隐藏在记忆中的线索”。这种裂变不仅丰富了 “开瓶器” 的意象内涵,更让其与 “量子纠缠” 的科学概念产生了微妙的呼应。

“量子纠缠” 是现代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存在的非定域、非经典的强关联。这种关联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即使两个粒子相隔甚远,一个粒子的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树科将这一抽象的科学概念融入诗歌,并非简单的概念嫁接,而是通过 “开瓶器” 的意象,将其转化为可感知的诗性存在。在诗中,新的开瓶器与旧的开瓶器之间,仿佛存在着一种 “量子纠缠” 式的关联 —— 当诗人为寻找新的开瓶器而奔波时,旧的开瓶器却意外地 “给出端倪”,这种看似偶然的巧合,实则是一种无形的关联在起作用。这种关联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 “过去”(旧开瓶器)与 “现在”(新开瓶器)产生了奇妙的互动,就像量子纠缠中的两个粒子,彼此影响、相互关联。

从意象建构的角度来看,《量子纠缠》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实现了 “日常物象” 与 “科学概念” 的有机融合。在传统诗学中,诗歌往往以自然景物、人文景观为意象载体,而树科却突破了这一传统,将现代科学概念引入诗歌,为诗歌意象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诗人并没有将 “量子纠缠” 这一科学概念神秘化、抽象化,而是通过 “开瓶器” 这一日常物象,将其转化为贴近生活的诗性表达,让读者能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知到抽象科学概念的诗意与魅力。这种跨界对话不仅拓展了诗歌的意象空间,更提升了诗歌的思想深度 —— 它让读者在品味日常生活的同时,开始思考存在、记忆与时空的关系,从而实现了诗歌的审美功能与认知功能的统一。

三、哲思表达:日常叙事中的存在之问

诗歌不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思想的载体。优秀的诗歌往往能在日常叙事中蕴含深邃的哲思,让读者在品味生活的同时,引发对人生、世界的思考。《量子纠缠》以 “节庆开红酒” 这一日常叙事为线索,在看似平淡的情节中,暗含着对存在、记忆与时空关系的深刻叩问,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

从存在论的角度来看,《量子纠缠》通过 “开瓶器” 的寻找过程,探讨了 “存在” 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诗中,“开瓶器” 有 “新” 与 “旧” 之分,“新嘅” 代表着 “当下的存在”,是诗人为解决眼前困境而采取的行动的产物;“旧嘅” 则代表着 “过去的存在”,是隐藏在记忆中的痕迹。当诗人寻找 “新嘅” 时,“旧嘅” 却意外地 “给出端倪”,这种 “过去” 与 “当下” 的碰撞,让 “存在” 不再是单一的、线性的,而是多元的、交织的。正如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所说:“存在总是在时间中展开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构成了存在的整体。” 在《量子纠缠》中,“旧嘅” 开瓶器作为 “过去的存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以 “端倪” 的形式影响着 “当下的存在”,这种 “过去” 与 “当下” 的相互关联,正是存在的本质特征之一。

从记忆论的角度来看,诗歌中的 “旧嘅开瓶器” 是记忆的载体,它承载着诗人过去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旧嘅畀端倪” 不仅意味着旧开瓶器的物理存在,更意味着记忆的唤醒 —— 当诗人看到旧开瓶器时,或许会想起曾经与家人、朋友一起开红酒庆祝的场景,那些美好的记忆瞬间被激活,与当下的节庆氛围交织在一起。这种记忆的唤醒,让生活不再是孤立的片段,而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正如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通过 “玛德琳蛋糕” 唤醒童年记忆一样,树科通过 “旧嘅开瓶器” 唤醒过去的生活片段,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开始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从时空观的角度来看,《量子纠缠》通过 “量子纠缠” 的科学概念,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时空观,构建起一种非线性的、相互关联的时空观。在传统的线性时空观中,时间是单向流逝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相互独立的;而在 “量子纠缠” 的时空观中,时间与空间不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可以通过某种无形的关联相互影响。诗中 “旧嘅” 与 “新嘅” 开瓶器之间的关联,正是这种非线性时空观的诗性表达 —— 旧的开瓶器属于过去,新的开瓶器属于现在,它们之间看似没有直接的联系,却通过 “量子纠缠” 式的关联相互影响,让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这种时空观的突破,不仅为诗歌增添了科幻色彩,更让读者开始思考时空的本质 —— 或许在我们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超越线性时空的关联,只是我们没有察觉而已。

从哲思表达的方式来看,《量子纠缠》采取了 “以小见大” 的手法,通过 “开瓶器” 的寻找这一微小的日常事件,折射出关于存在、记忆与时空的宏大哲思。这种手法在古典诗学中极为常见,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的日常行动,表达了 “站得高,看得远” 的人生哲理;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日常观察,揭示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的深刻道理。树科继承了这种 “以小见大” 的诗学传统,将宏大的哲思融入微小的日常叙事中,让读者在品味生活细节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发对人生、世界的思考,避免了哲思表达的生硬与抽象。

四、结语:日常诗学的当代价值

树科的《量子纠缠》以粤语为语言载体,以日常场景为叙事线索,以科学概念为哲思依托,构建起一首兼具地域特色、生活温度与思想深度的优秀诗歌。从方言诗学的角度来看,诗歌激活了粤语语汇的诗性潜能,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从意象建构的角度来看,诗歌实现了日常物象与科学概念的跨界对话,拓展了诗歌的意象空间;从哲思表达的角度来看,诗歌在日常叙事中蕴含着对存在、记忆与时空关系的深刻叩问,提升了诗歌的思想深度。

在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度越来越低,许多诗歌也逐渐脱离生活,走向抽象与晦涩。而《量子纠缠》的出现,为当代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 —— 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诗性资源,只要诗人能够用心观察、细心品味,就能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出独特的诗意。同时,诗歌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现代科技与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要忽视了生活中的细节与情感,不要忘记了过去的记忆与经历,因为正是这些细节、情感、记忆与经历,构成了我们完整的存在。

树科的《量子纠缠》不仅是一首优秀的粤语诗歌,更是一部关于日常诗学的生动教材。它让我们看到,日常与诗意并非相互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科学与文学并非相互隔绝,而是可以相互对话;过去与现在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可以相互关联。在未来的诗歌创作中,希望有更多的诗人能够像树科一样,深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诗性资源,将地域文化、科学概念与哲思表达有机融合,创作出更多贴近生活、富有魅力的优秀诗歌,让诗歌重新回归生活,回归大众。

@笔趣阁 . www.quqiao.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