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31章 《孤独的诗性凝视》(1/2)

《灵魂冇有伴侣嘅》(粤语诗)

文\/树科

野鬼嘟喺孤魂嚟

闲云噈梗系野鹤

生……嚟……只……影……

走……咗……冇……壳……

《树科诗笺》2025.4.25.粤北韶城沙湖畔

《孤独的诗性凝视》

—— 论树科《灵魂冇有伴侣嘅》的存在主义书写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多元图景中,树科的《灵魂冇有伴侣嘅》以独特的粤语方言形态,撕开了现代汉语诗歌固有的语言边界,将孤独这一永恒母题置于岭南文化语境中重新审视。这首创作于 2025 年粤北韶城沙湖畔的短诗,以仅 32 字的极简体量,构建出极具张力的存在主义诗学空间。其语言的在地性与精神的普世性、意象的具象性与哲思的抽象性,共同编织成一幅关于个体存在境遇的隐喻图谱。

一、方言诗学:语言的地域化突围

粤语作为汉藏语系汉语族的方言分支,以其九声六调的独特韵律和丰富俚俗词汇,构成了与普通话诗歌截然不同的语言景观。树科在此诗中对粤语方言的运用,绝非简单的地域符号拼贴,而是将方言转化为承载深层意蕴的诗性载体。“冇有”“嘟喺”“噈梗系” 等极具粤语特色的虚词与助词,打破了传统诗歌语言的规整性,形成了一种口语化的陌生化效果。这种语言选择暗合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的 “灵光消逝” 理论 —— 方言的使用消解了诗歌作为高雅艺术的神圣性,将其拉回市井生活的真实语境。

在诗歌的音韵层面,粤语特有的入声字 “喺”“鹤”“影”“壳” 形成短促而沉郁的节奏,犹如木鱼敲击般叩击读者的心灵。这种音韵特质与诗歌表达的孤独主题形成同构关系,正如叶嘉莹所言 “声情合一”,语言的物理属性与情感内核达成了完美共振。方言在此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成为塑造诗歌精神气质的核心元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笔趣阁 . www.quqiao.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笔趣阁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