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种地也饿不着人,还能减轻王安他们的负担,等将来快要动不了了,再过去找孩子们养老,谁也说不上什么来。
“那三舅得跟着过去了吧?”
刘德信转头看到旁边沉默的三舅问道。
从刚才大舅他们话里的意思就知道了,三舅应该会带着全家过去。
“嗯,我打算过去闯一闯,争取给小勇和小芸他们挣份儿家业。”
三舅点了点头回答道,哥仨里面他最年轻,孩子也最小,单独让儿女出去,他有点儿不放心。
儿子王勇今年刚成年,女儿王芸更小,才十来岁,没有大人跟着可不不行。
到时候总不能让堂哥表哥们帮忙照顾孩子吧。
刘德信能理解舅舅们的想法,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刚才也可以说是舅舅们给自己上了一课,就算是自家的亲戚,帮扶也要有一个度,不能扶持出一个仇人。
同样,接受亲戚朋友的帮助,也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做一个贪婪的人。
还有就是,三舅除了年纪最小以外,手上还有手艺。
大舅二舅跟姥爷学的功夫,当年也跟着在外面混过,三舅虽然也学了,但是没有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只能说是马马虎虎。
后来还是姥爷给他找了个师傅,专门学习木匠的手艺,这才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在周围这十里八乡,三舅做的家具可以说是有口皆碑,经常是排着队过来下单子,就是小鬼子来的那几年,都没有断了活计。
只是三舅不想引火上身,慢慢变得低调起来,就担心被小鬼子征调去帮他们干活儿。
到时候估计会憋屈死,反抗吧,有老有小挂念太多,不反抗自己心里过不去,后来解放也少不了被人指指点点。
好在提前做了准备,三舅算是躲过了那几年的劫难,一直苟在家里种地,偶尔出手帮熟人做点儿东西。
“挺好,三舅你这手艺,到了四九城找个工作没啥问题,木器厂,家具厂,都有机会,到时候我也帮您打听一下,小芸正好过去上学,好好读书,争取往上读。小勇也快到了说亲的年纪,家里现在没给找的话,到了四九城再说也不迟。”
刘德信对三舅的选择表示赞同,还给大家描绘了一下未来美好的家庭场景。
“嘿嘿,要说手艺,我还真不嘘任何人,到时候德信你帮我问问,肯定不会给你丢面子的。小芸学习还不错,老师也希望她念下去,我和你妗子决定了,她能读到哪儿就供到哪儿。小勇就算了,不是读书的料,到时候找个班儿上,混个媳妇儿就行了。”
三舅听了刘德信的描述,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黝黑的脸上皱纹都笑开了,也开始畅享起来。
挺好的,没有重男轻女的念头,只有尊重知识的想法,三舅一家的未来的日子绝对错不了。
“二舅,我那两个表哥怎么想的?”
刘德信又转向二舅问道。
“老二跟着过去,老大先在家里帮忙,等老二定了再说。”
二舅把自己家的决定也说了出来,很正常,长子留在家里照顾一下家庭,等以后有机会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