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浩然那首小诗发布后的整整二十四小时里,青瑶山庄的官网,成了全网流量最集中的“风暴眼”。
无数人像着了魔,每隔几分钟就刷新一次页面,期待着那个最终谜底的揭晓。服务器在巨大的压力下数次濒临崩溃,技术部门的电话几乎被打爆。
终于,在第二天下午三点,那个和昨天同样的时间点。
官网变了。
所有熟悉的板块——门票预订、园区导览、新闻中心,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占据了整个屏幕的、纯黑色的视频播放器。
视频自动播放,没有倒计时,没有logo。
第一个画面,是一双穿着布鞋的脚,踩在了一片落满银杏叶的青石板路上。
镜头缓缓抬起,是一个男人的背影。
看不清样貌,只能看到他穿着一件质地朴素的麻灰色衬衫,身材清瘦。他就那么不疾不徐地,走在一条被高大马头墙夹着的小巷里。
秋日的阳光从墙头斜斜地照下来,在他身上和脚下的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没有背景音乐,只能听到他走路时,鞋底与石板摩擦的沙沙声,远处溪流的潺潺声,以及几声清脆的鸟鸣。
画面极美,每一帧都像一幅会呼吸的画。
男人走到一座石桥上,停下脚步。他弯下腰,伸手探入冰凉的溪水中,捞起一片正在打旋的落叶。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醇厚,带着岁月沉淀感的男声旁白,缓缓响起。
“我们走得太快了。”
“快到,忘记了风吹过竹林,是什么声音。”
“忘记了阳光晒在青苔上,是什么味道。”
画面中,男人松开手,任由那片叶子顺流而去。他继续向前走,来到一扇雕花的木窗前,伸出手指,轻轻抚摸着上面朴拙的纹路。
“总有这样一个地方。”
“这里的木头,还记得森林的朝夕。”
“这里的瓦片,还记得窑炉的烟火。”
“这里的石头,还记得山川的沉默。”
男人走到一座院门前,那门上的黄铜门环,带着一层温润的包浆。他没有拿出钥匙,只是轻轻一推,门便“吱呀”一声,开了。
他迈步走了进去,留给镜头一个即将消失在门后的背影。
“家,不是身体的终点,而是心安的起点。”
镜头没有跟进去,只是静静地停在门外。那扇门没有关上,虚掩着,仿佛在等待,也在邀请。
“我们理好了旧檐。”
“只等归人。”
视频结束,黑屏。
整个中文互联网,也跟着黑屏了三秒。
仿佛所有人都被抽走了魂,忘记了打字,忘记了呼吸。
三秒后。
弹幕和评论区,疯了。
“我他妈直接在办公室哭出声!老板问我为什么,我说我想家了!”
“破防了,真的破防了。‘我们走得太快了’,就这一句话,我晚饭都吃不下去了。”
“别跟我扯这些没用的!你就告诉我,怎么才能成为‘归人’!要多少钱!我卖血行不行!”
“青瑶山庄的文案和摄影可以封神了。这根本不是旅游宣传片,这是在给我做心理治疗。”
“舌尖上的中国拍美食,青瑶山庄拍生活。同一个导演吧?这旁白,每一个字都砸在我心上。”
“完了,我感觉我配不上这个地方了。我一个天天996的社畜,配回去‘理旧檐’吗?我不配……呜呜呜。”
“楼上的别哭!就是拍给我们这种人看的!意思就是让我们别996了,赶紧滚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