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儿……”他唤了她的名字,声音有些沙哑,“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后宫不得干政,这是祖训。”
“臣妾知道。”林澜目光坦然,“所以臣妾并非要干预决策,更非垂帘听政。
臣妾只想做一个‘顾问’,一个‘助手’。
皇上可以指定一些不涉核心机密的领域,让臣妾查阅资料,分析情况,提出建议。
最终决策之权,永远在皇上手中。
臣妾只是想……尽一份心力,也为皇上减轻些许负担。”
她的解释合情合理,既避开了“干政”的敏感红线,又明确了自己的定位。
赵珩沉默了。
他深知此举必然会引来更激烈的反对,但看着林澜那双充满期待和决心的眼睛,他发现自己无法拒绝。
他想起她之前管理宫务的奇思妙想,想起她下棋时迥异于常人的布局,想起她偶尔在闲聊时对政事一针见血的点评。
她的才华,确实不应被埋没于深宫后院。
更重要的是,他渴望能与她分享更多。
不仅是风花雪月,不仅是床笫之欢,还有他肩上的万里江山,他心中的抱负与烦恼。
若能有这样一个智慧、忠诚且与他心意相通的伴侣在侧,与他一同思考,一同前行,那该是何等的幸事。
风险与诱惑在赵珩心中激烈交战。
殿外的雪似乎下得更大了,簌簌落落,掩盖了世间许多声音。
最终,赵珩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他握住林澜的手,目光深邃而郑重:“好。朕准了。”
林澜眼中瞬间迸发出明亮的光彩。
赵珩接着道:“不过,此事需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朕会先挑选几份关于地方民生,尤其是历年水患治理的奏报与卷宗给你。
这方面事务繁杂,耗时良久,且不易立刻见到成效,正适合你用来熟悉流程,也不会立刻触及某些人的核心利益。
你看如何?”
水患治理?林澜心中一动。
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难题,牵涉甚广,但恰恰也是她能运用现代知识可能有所突破的领域。
她立刻点头:“臣妾遵旨,定当尽心竭力。”
赵珩看着她跃跃欲试的样子,嘴角终于勾起一抹真心的笑意,带着些许期待,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他知道,这扇门一旦打开,前方必然是更广阔的天空,但也伴随着更猛烈的风浪。
“明日,朕便让人将卷宗送来。你脚伤未愈,正好静心研读。”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提醒,也带着无限的信任,“澜儿,前路不易,朕与你……同行。”
林澜感受着他掌心传来的温度和力量,重重地点了点头。
她知道,这只是第一步,证明自己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反对目光,绝不会轻易让她如愿。
然而,她心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一股久违的、属于挑战者的兴奋与斗志。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 心腹太监压低的声音:“启禀皇上,刑部和大理寺关于前次逆党一案,有紧急联名奏报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