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有一个误区。
在一个狙击小组里,观察手是不如狙击手的。
即便是那些影视作品里也是如此,基本上都是狙击手是经验丰富,或者天赋异禀的高手,而观察手是刚来的新人。
都是在讲观察手是狙击手的替补或者说不如狙击手,所以才做观察手,又或者正在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狙击手。
但这不对。
大部分部队,90%以上的部队,狙击小组主导者都是观察手。
职责决定经验需求,如果不理解,你可以这样想。
狙击手只是扣动扳机的工具人。
观察手不仅要测算风速,气压,弹道偏差(核心技术)。
更要负责战场环境判断,识别隐蔽威胁,选择撤离路线,目标优先级排序,区分高价值目标与诱饵,与指挥链路沟通传递实时情报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决策需基于大量实战经验,避免因误判导致整个小组暴露。
丑国的特种部队,英国的sas,基本上都是观察手是主导地位。
这里面有个成长路径,部队的观察手是资深狙击手晋升来的。
先掌握狙击核心技能射击,伪装。
再通过更多任务积累战术统筹,风险预判能力。
最终转型为观察手,相当于从枪升级为大脑。
所以很多时候狙击手只是扣动扳机的工具人,观察手才是真正的大脑。
就比如说,今年丑国军队在阿富汗的狙击任务里面。
观察手基本上都是服役8年以上的士官,而狙击手最高的才六年。
但也有例外。
比如熊国的阿尔法小队,他们会为王牌狙击手专门配置一个经验比较浅,但是擅长快速测算和通话的新人。
此时此刻这个新人虽然是个观察手,但他的任务只是狙击手的工具,就像一个测算器一样,除了汇报测算得来的结果之外,他一句话都不能多说,没有什么建议权。
再比如说,第13小组的三人狙击小组。
三人都能够独立完成狙击任务。
但是在复杂的环境下,邓振华是最靠谱的。
冷锋需要一个观察手,也就是一个专门测算数据的工具人,这时候王艳兵就是工具人,大脑是冷锋这个开枪的狙击手。
那王艳兵需要观察手吗?
当然需要,无论是邓振华还是冷锋给他充当观察手,他一下子也会变成工具人。
大脑的位置变成观察手。
而像现在这种情况,冷锋是能够独自面对这个并不怎么复杂的街道的。
邓振华就会直接将王艳兵带走,变成邓振华是观察手,王艳兵是狙击手的变化。
但是大脑依旧在邓振华这里。
王艳兵要做的就是疯狂的记住邓振华在这次狙击之中的每一个要点,知识点,反应速度,经验等等回去复盘。
除了记住这些之外,就是不需要动大脑的扣动扳机。
按照邓振华说的数据调整枪口,然后按照邓振华说的开枪,然后扣动扳机,然后对手脑袋爆开。
就这么简单。
那么王艳兵很弱吗?
并不弱,在雷神突击队来到a大队训练基地之后,
王艳兵和何晨光两个老朋友,经常的在一起比枪法。
王艳兵在狙击方面已经全面的压过了何晨光。